QS县事业单位招聘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概述 | 第13-18页 |
一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特点 | 第13-14页 |
二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三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基本原则 | 第15页 |
四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五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流程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QS县事业单位招聘现状 | 第21-28页 |
第一节 QS县事业单位招聘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第二节 QS县事业单位招聘程序 | 第25-26页 |
一 制定招聘方案,发布招聘简章 | 第25页 |
二 受理报名,进行资格审查 | 第25-26页 |
三 组织考试、体检 | 第26页 |
四 政审、公示、聘用 | 第26页 |
五 纪律监督、评估总结 | 第26页 |
第三节 QS县事业单位招聘成效 | 第26-28页 |
第三章 QS县事业单位招聘主要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第一节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8页 |
一 国家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8页 |
二 地方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28页 |
第二节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不健全 | 第28-30页 |
一 编制管理滞后 | 第29页 |
二 聘用合同制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29页 |
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法科学性不足 | 第30-31页 |
一 招聘计划编制科学性不足 | 第30页 |
二 招聘资格条件设置苛刻 | 第30页 |
三 招聘考试方法单一 | 第30-31页 |
四 现场报名方式落后 | 第31页 |
五 考试内容设置不科学 | 第31页 |
第四节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落实不彻底 | 第31-34页 |
一 招聘信息发布渠道狭窄 | 第32页 |
二 考核考察工作不规范 | 第32-33页 |
三 招聘成本昂贵 | 第33页 |
四 招聘反馈和评估相对缺乏 | 第33-34页 |
第四章 QS县事业单位招聘改进对策 | 第34-45页 |
第一节 健全公开招聘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34-35页 |
一 加强法律法规立法工作 | 第34页 |
二 完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优化公开招聘体制机制 | 第35-36页 |
一 加快事业单位编制改革 | 第35-36页 |
二 规范公开招聘组织体系 | 第36页 |
第三节 完善公开招聘的招聘方式 | 第36-39页 |
一 科学地设置招聘资格 | 第36-37页 |
二 分类分级招聘考核 | 第37-38页 |
三 提高笔试、面试的科学性 | 第38页 |
四 开展网络报名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落实公开招聘政策 | 第39-41页 |
一 扩大招聘信息宣传 | 第39页 |
二 提高招聘过程透明度 | 第39页 |
三 严格进行保密工作 | 第39-40页 |
四 发挥招聘考核环节作用 | 第40页 |
五 健全公开招聘反馈和评估机制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增加公开招聘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 第41-42页 |
一 加强对招聘从业人员培训 | 第41页 |
二 增强对招聘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 | 第41-42页 |
三 建设考官队伍 | 第42页 |
第六节 加大公开招聘监督力度 | 第42-45页 |
一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 | 第43页 |
二 拓宽监督渠道及监督形式 | 第43-44页 |
三 加大违纪惩处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