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政府主导下的L市城投企业重组整合案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第13-15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20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19页
        1.3.3 文献述评第19-20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3页
        2.1.1 “三去一降一补”第20-21页
        2.1.2 城投企业第21-22页
        2.1.3 重组整合第22-23页
    2.2 重组整合理论基础第23-26页
        2.2.1 企业并购理论第23-24页
        2.2.2 多元化战略理论第24-26页
3 L市城投企业重组前的宏观环境及运营背景第26-33页
    3.1 重组前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第26-27页
        3.1.1 政策环境(Politics)第26页
        3.1.2 经济环境(Economy)第26页
        3.1.3 社会环境(Society)第26页
        3.1.4 技术环境(Technology)第26-27页
    3.2 被重组企业运营背景第27-33页
        3.2.1 原C公司概况第27页
        3.2.2 原G公司概况第27-28页
        3.2.3 两家公司重组前内外部态势SWOT分析第28-33页
4 L市城投企业重组整合实施准备及方案设计第33-37页
    4.1 重组整合实施准备第33-34页
        4.1.1 L市政府调整原C公司高管第33页
        4.1.2 冻结非常规财务支出和人事调整第33页
        4.1.3 成立合并重组筹备领导小组第33页
        4.1.4 梳理重组前两家公司状况第33页
        4.1.5 制定重组整合实施方案第33-34页
    4.2 重组方式第34页
        4.2.1 合并第34页
        4.2.2 剥离第34页
    4.3 重组目标第34-35页
        4.3.1 总体目标:合并新设综合实力更强的J公司第34页
        4.3.2 具体目标: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第34-35页
    4.4 重组原则第35页
        4.4.1 政府主导原则第35页
        4.4.2 同业合并原则第35页
        4.4.3 依法合规原则第35页
        4.4.4 确保稳定原则第35页
    4.5 重组内容第35-37页
        4.5.1 产权重组第35页
        4.5.2 产业重组第35-36页
        4.5.3 组织机构重组第36页
        4.5.4 管理重组第36-37页
5 L市城投企业重组整合方案的实施第37-44页
    5.1 股权和资产的重组整合第37-39页
        5.1.1 无偿划转股权第37页
        5.1.2 剥离行政职能第37页
        5.1.3 业务归集整合第37-39页
        5.1.4 全面清产核资第39页
        5.1.5 清退无效资产第39页
    5.2 组织机构的整合第39-41页
        5.2.1 整合“三会一层”第39页
        5.2.2 整合职能部门第39-41页
    5.3 管理机制的整合第41-42页
        5.3.1 整合决策机制第41页
        5.3.2 财务、资产统一管理第41页
        5.3.3 整合管理制度和流程第41-42页
    5.4 人力资源的整合第42-44页
        5.4.1 “定责、定岗、定编、定薪”第42-43页
        5.4.2 实行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竞聘第43页
        5.4.3 整合企业文化第43页
        5.4.4 整合外聘中介机构第43-44页
6 基于“三去一降一补”目标的重组整合效应分析和实施经验第44-54页
    6.1 重组整合前后总体比较分析第44-47页
        6.1.1 生产要素比较第44-45页
        6.1.2 生产效率比较第45页
        6.1.3 收入盈利能力比较第45-46页
        6.1.4 偿债能力比较第46-47页
        6.1.5 市场地位比较第47页
        6.1.6 小结第47页
    6.2 去产能方面:投融资调控机制得到优化第47-48页
        6.2.1 产能优化配置激发创收能力第47页
        6.2.2 集团成员融资担保释放融资能力第47-48页
    6.3 去库存方面:存量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第48页
        6.3.1 同业资源集聚效应第48页
        6.3.2 跨行业资源互补效应第48页
    6.4 去杠杆方面:杠杆水平一定程度得到控制第48-49页
        6.4.1 直接融资方式拓宽第48-49页
        6.4.2 无效资产资本占用降低第49页
        6.4.3 子公司负债扩张行为得到管控第49页
    6.5 降成本方面: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第49-50页
        6.5.1 资金成本降低第49页
        6.5.2 管理成本降低第49-50页
        6.5.3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第50页
    6.6 补短板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及产品、服务品质上的短板有效补足第50-51页
        6.6.1 完善法人治理第50页
        6.6.2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第50-51页
    6.7 总体评价第51-52页
    6.8 L市城投企业重组整合战略实施经验第52-54页
        6.8.1 政府主导是城投企业成功实施重组整合的基本前提第52页
        6.8.2 政府主导下“小吃大”式的兼并模式使企业的改革转型更为彻底第52页
        6.8.3 人员稳定是城投企业重组整合最关键的目标第52页
        6.8.4 城投企业实施重组整合必须保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动性第52-53页
        6.8.5 重组只是开始,整合才是重点第53-54页
7 L市城投企业重组整合战略优化第54-59页
    7.1 对重组整合后J公司经营现状的内部能力价值链分析第54-55页
        7.1.1 项目建设是核心第54页
        7.1.2 项目筹资是关键环节第54-55页
        7.1.3 支持服务对供给质量和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第55页
        7.1.4 人员和团队的融合影响价值链条的连贯性第55页
    7.2 发现的问题第55-56页
        7.2.1 不同业务板块融合程度较低对协同效应的制约第55-56页
        7.2.2 母公司高度集权管理对跨行业子公司差异化发展的制约第56页
        7.2.3 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第56页
        7.2.4 盈利能力依然偏弱第56页
    7.3 对J公司后续整合的优化建议第56-59页
        7.3.1 注重企业文化的重构与员工的融合第56-57页
        7.3.2 母公司的合理集权及对子公司的适度放权第57页
        7.3.3 建立更适应业务协同的项目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第57页
        7.3.4 项目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第57-58页
        7.3.5 全流程管理,做好整合后评价及修正第58页
        7.3.6 做好C公司和G公司旧壳存续期满后的过渡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台湾翰林版《应用生物(全)》高中生物教材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