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命名 | 第10页 |
·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0-11页 |
·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 第11-13页 |
·形态结构 | 第11页 |
·理化特性 | 第11页 |
·增殖培养特性 | 第11-12页 |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与病变 | 第13-15页 |
·经典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与病变 | 第13-14页 |
·胰腺炎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与病变 | 第14-15页 |
·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学 | 第15-18页 |
·DHAV-1 的生化指标 | 第15页 |
·DHAV-1 的分离 | 第15-16页 |
·DHAV-1 的诊断方法 | 第16-18页 |
·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 | 第18页 |
·弱毒疫苗 | 第18页 |
·灭活苗 | 第18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18页 |
·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0-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毒株、菌种、载体和血清 | 第20页 |
·工具酶及试剂 | 第20页 |
·试验试剂的配置 | 第20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DHAV-1a VP3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21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1页 |
·DHAV-1a VP3基因的RT-PCR | 第21-22页 |
·PCR产物的胶回收 | 第22-23页 |
·VP3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23页 |
·pEASY-VP3克隆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第23-24页 |
·DHAV-1a VP3蛋白序列分析 | 第24页 |
·pET-32a-VP3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DHAV-1aVP3基因的扩增与鉴定 | 第25-27页 |
·DHAV-1aVP3蛋白的抗原位点分析 | 第27页 |
·DHAV-1a VP3蛋白的核苷酸同源性、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29-3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毒株、菌种、载体和血清 | 第29页 |
·工具酶及生化试剂 | 第29页 |
·试验试剂的配置 | 第29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DHAV-1a VP3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0页 |
·His-VP3融合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第30-31页 |
·His-VP3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1-32页 |
·VP3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3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His-VP3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2-33页 |
·诱导时间的优化 | 第33-34页 |
·IPTG浓度的优化 | 第34页 |
·诱导温度的优化 | 第34-35页 |
·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5页 |
·融合蛋白纯化结果 | 第35-36页 |
·VP3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37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37页 |
·宿主菌 | 第37页 |
·VP3蛋白原核表达的存在形式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3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47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所用血清 | 第39页 |
·试验试剂 | 第39页 |
·试验用液 | 第39页 |
·试验仪器 | 第39页 |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3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41页 |
·最佳抗原稀释倍数与血清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最佳血清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0页 |
·羊抗鸭IgG-HRP二抗工作时间的确定 | 第40页 |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40页 |
·临界值的确定 | 第4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0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0-41页 |
·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临床样品 | 第4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6页 |
·最佳的抗原与血清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41页 |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41-42页 |
·HRP标记的羊抗鸭IgG最佳反应浓度的确定 | 第42页 |
·HRP标记的羊抗鸭IgG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43页 |
·临界值的确定 | 第43-44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4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7-61页 |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47页 |
·试验细胞及动物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试验用液 | 第47页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VP3-SP2/0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 第47-51页 |
·VP3蛋白抗原制备 | 第47页 |
·小鼠的免疫 | 第47-48页 |
·间接ELISA方法检测鼠血清抗体效价 | 第48-49页 |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 第49页 |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 第49页 |
·免疫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细胞融合 | 第50-51页 |
·VP3-SP2/0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51页 |
·VP3-SP2/0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第51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复苏及鉴定 | 第51-52页 |
·冻存 | 第51页 |
·复苏 | 第51页 |
·亚型鉴定 | 第51-52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52页 |
·Western-blot鉴定 | 第52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52页 |
·腹水的制备 | 第52页 |
·腹水效价测定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血清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最佳血清作用时间 | 第53页 |
·最佳羊抗鼠酶标二抗作用时间 | 第53-54页 |
·鼠阴性血清的ELISA检测结果 | 第54页 |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54-55页 |
·杂交瘤的培养观察 | 第55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55-56页 |
·亚型鉴定 | 第56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56-57页 |
·杂交瘤细胞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腹水效价的测定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影响融合率的因素 | 第58-59页 |
·融合细胞的筛选 | 第59页 |
·饲养细胞的影响 | 第59页 |
·亚克隆时间的选择宜早 | 第59-60页 |
·单抗腹水效价的比较 | 第60-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