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攀龙的《唐诗删》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第一章《唐诗删》成书的时代背景 | 第14-22页 |
一、政治背景 | 第14-16页 |
二、经济背景 | 第16-17页 |
三、文化背景 | 第17-22页 |
第二章 李攀龙在《唐诗删》中的文化心态 | 第22-40页 |
一、崇尚盛唐的文化心态 | 第22-28页 |
二、严苛而辨体——对唐古体诗歌要求的文化心态 | 第28-40页 |
(一) 李氏“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观点的起源 | 第28-29页 |
(二) 李攀龙心目中的“五言古诗” | 第29-32页 |
(三)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的影响 | 第32-40页 |
第三章 对唐代名家、名作的态度 | 第40-65页 |
一、初唐名家 | 第40-43页 |
(一) 陈子昂、张九龄 | 第41-42页 |
(二) 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 第42-43页 |
二、盛唐名家 | 第43-59页 |
(一) 杜甫 | 第44-47页 |
(二) 李白 | 第47-52页 |
(三) 王维、李颀 | 第52-57页 |
(四) 高适、岑参、王昌龄、孟浩然 | 第57-59页 |
三、中晚唐名家 | 第59-63页 |
(一) 韦应物、柳宗元 | 第60-61页 |
(二) 钱起、刘长卿 | 第61-62页 |
(三) 刘禹锡、李益及晚唐诗人 | 第62-63页 |
四、其他——关于《唐诗删》中的高华与“婉丽”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唐诗删》与《唐诗选》 | 第65-75页 |
一、《唐诗选》的成书背景 | 第65-66页 |
二、《唐诗删》与《唐诗选》的比较 | 第66-75页 |
(一) 从选诗内容上看 | 第67-73页 |
(二) 从选诗的宗旨和影响性来看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