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微电影”的起源和特征 | 第12-18页 |
| ·微电影的起源 | 第12-13页 |
| ·微电影的含义 | 第12页 |
| ·微电影的产生 | 第12-13页 |
| ·微电影的特征 | 第13-18页 |
| ·参与群体大众化 | 第13-15页 |
| ·内容表达个性化 | 第15-17页 |
| ·传播形式碎片化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 第18-28页 |
| ·“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 第18-22页 |
| ·微电影拥有天然的高校受众群体 | 第18-20页 |
| ·微电影拥有便捷的移动媒体平台 | 第20-22页 |
| ·“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 ·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上的应用 | 第22-24页 |
| ·微电影在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上的应用 | 第24页 |
| ·“微电影”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主题表达缺乏针对性 | 第25-26页 |
| ·思想内容趋于娱乐化 | 第26-27页 |
| ·艺术形式走向单一化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 ·高校对微电影应用缺乏重视导致微电影主题缺乏针对性 | 第28-31页 |
| ·高校对微电影的投入不足 | 第28-29页 |
| ·高校缺乏精良的制作团队 | 第29-31页 |
| ·过于迎合受众追求使微电影的内容娱乐化 | 第31-33页 |
| ·娱乐与教化的关系分裂使受众追求娱乐化 | 第31-32页 |
| ·未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诉求 | 第32-33页 |
| ·高校在微电影应用中的创新不足导致艺术形式单一化 | 第33-34页 |
| ·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动力不足 | 第33-34页 |
| ·深入生活不够,艺术表现形式单一 | 第34页 |
| 第四章 “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 第34-42页 |
| ·加强高校对微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重视 | 第34-36页 |
| ·加大资金投入,把握微电影主题针对性 | 第34-36页 |
|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微电影的制作质量 | 第36页 |
| ·加强受众互动交流,丰富微电影的艺术表达形式 | 第36-38页 |
| ·从学生的“代入感”需求出发 | 第37页 |
| ·从“微课堂”的线上互动入手 | 第37-38页 |
| ·加强微电影的思想教育功能,防止微电影发展过度商业化 | 第38-42页 |
| ·增强微电影内容的教育性 | 第38-40页 |
| ·建立长效微电影保质机制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