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7-8页 |
·纯电动汽车概述 | 第8-10页 |
·纯电动汽车定义 | 第8页 |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 | 第8-9页 |
·纯电动汽车的优点 | 第9-10页 |
·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和难点 | 第10页 |
·纯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纯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纯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仿真建模 | 第16-26页 |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18页 |
·整车运动分解 | 第16-17页 |
·七自由度整车模型 | 第17-18页 |
·整车建模参数 | 第18-19页 |
·理想跟踪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轮胎模型 | 第21-22页 |
·电机模型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滑模控制器的汽车稳定性控制 | 第26-37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6-30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 第26-27页 |
·滑动模态的存在性 | 第27-28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特点 | 第28-29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问题 | 第29-30页 |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0-34页 |
·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 第31-32页 |
·理想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 | 第32页 |
·基于滑模控制器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 第32-34页 |
·基于二次规划法转矩分配 | 第34-36页 |
·二次规划控制分配方法 | 第34-35页 |
·二次规划法的转矩分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器的汽车稳定性控制 | 第37-45页 |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 第37-39页 |
·基于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汽车稳定性控制 | 第39-40页 |
·基于RBF网络最小参数学习法的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系统 | 第40-44页 |
·RBF网络模型 | 第40-42页 |
·RBF网络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veDYNA在环系统的仿真验证 | 第45-59页 |
·Tesis DYNAware软件 | 第45-46页 |
·veDYNA仿真模型 | 第46-49页 |
·典型工况下整车仿真模型 | 第49-58页 |
·阶跃转向工况 | 第50-54页 |
·正弦延迟工况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