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少室山房笔丛》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绪论第15-41页
 一、《少室山房笔丛》其书第15-27页
 二、研究现状第27-38页
 三、选题意义第38-39页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39-40页
 五、主要创新点第40-41页
第一章 胡应麟生平第41-51页
 第一节 胡应麟生平著述第41-46页
  一、胡应麟家世第41-43页
  二、胡应麟生平第43-46页
 第二节 二酉山房藏书第46-51页
  一、“二酉山房”由来第46-49页
  二、嗜书如命,倾囊致书第49-51页
第二章 《少室山房笔丛》的目录学史研究第51-112页
 第一节 《经籍会通》之成书第52-55页
 第二节 《经籍会通》论历代公私藏书第55-92页
  一、历代公藏第56-80页
  二、历代私藏第80-87页
  三、历代书厄第87-92页
 第三节 《经籍会通》论历代目录第92-107页
  一、目录类型与性质第93-95页
  二、目录分类第95-104页
  三、《二酉山房书目》类例探幽第104-107页
 第四节 《经籍会通》论藏书第107-112页
  一、“好”与“力”第107-110页
  二、论惜书第110-112页
第三章 《少室山房笔丛》的考据学研究第112-132页
 第一节 《正杨》与正《正杨》第113-115页
  一、正杨第113-114页
  二、正正杨第114-115页
 第二节 胡应麟对杨慎考据失误的批评第115-132页
  一、引文讹误,不加考辨第115-118页
  二、混淆史料,记事有误第118-120页
  三、疏略失考,论断轻率第120-122页
  四、评论太过,有失公允第122-125页
  五、牵强附会,随意臆测第125-126页
  六、释意乖谬,存在误解第126-128页
  七、遗漏诸说,认识不深第128-132页
第四章 《少室山房笔丛》的史学研究第132-173页
 第一节 《史书占毕》的成书第132-135页
 第二节 《史书占毕》的史学思想第135-148页
  一、《史书占毕》的史才论第136-144页
  二、《史书占毕》的史厄论第144-148页
 第三节 《史书占毕》的史学评论第148-173页
  一、史书评论第149-160页
  二、史事评论第160-173页
第五章 《少室山房笔丛》的辨伪学研究第173-209页
 第一节 《四部正讹》成书前的古籍辨伪史略第174-181页
 第二节 《四部正讹》成书的背景及条件第181-190页
  一、《四部正讹》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82-186页
  二、明代的造伪第186-190页
 第三节 《四部正讹》对伪书类型的归纳第190-201页
  一、从辨伪者与辨别对象关系角度来判定的伪书第193-196页
  二、从辨别对象(即造伪者与伪书)诸要素角度来判定的伪书第196-201页
 第四节 《四部正讹》对辨伪方法的总结第201-209页
  一、考察目录著录情况第202-204页
  二、考察其他典籍称、引情况第204页
  三、考察典籍内容第204-206页
  四、考察撰者与传者第206-209页
第六章 《少室山房笔丛》的汲冢遗书研究第209-238页
 第一节 汲冢竹书考第210-214页
  一、冢主问题第211-212页
  二、存佚问题第212-214页
 第二节 《竹书纪年》第214-224页
  一、以《纪年》校《史记》之误第215-217页
  二、以《纪年》为晋史之《乘》第217-218页
  三、予《纪年》以注疏笺解第218-221页
  四、其他第221-224页
 第三节 《逸周书》第224-231页
  一、存佚问题第225-226页
  二、汲冢问题第226-229页
  三、各篇年代第229-231页
 第四节 《穆天子传》第231-238页
  一、内容考论第231-235页
  二、性质考论第235-238页
第七章 《少室山房笔丛》的子学思想研究与小说思想第238-260页
 第一节 胡应麟子学思想第238-254页
  一、更定九流(子部九分法)第239-242页
  二、东京以降几亡子矣第242-245页
  三、唐无子书第245-251页
  四、子有其体第251-252页
  五、佛家教义战国诸子悉备第252-254页
 第二节 胡应麟小说思想第254-260页
  一、胡应麟的小说起源论第254-256页
  二、胡应麟的小说功用论第256-257页
  三、胡应麟的小说分类思想第257-260页
结语第260-262页
附录:吴晗《胡应麟年谱》订误第262-273页
 一、胡应麟家世系年订误第264-267页
 二、胡应麟及其交游者著作成书时间订误第267-270页
 三、明代相关史实订误第270-272页
 四、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订误第272-273页
参考文献第273-285页
致谢第285-2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88-289页
附件第289页

论文共2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德尔·贝里的生态诗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唐宋义兴蒋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