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尔·贝里的生态诗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绪论 | 第18-45页 |
一、温德尔·贝里与生态诗学 | 第18-31页 |
(一) 温德尔·贝里及其作品介绍 | 第18-21页 |
(二) 生态诗学的发展概况 | 第21-31页 |
二、温德尔·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研究概述 | 第31-4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1-3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41-45页 |
第一章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生成背景 | 第45-70页 |
第一节 文化背景 | 第45-51页 |
一、杰弗逊等的重农主义思想 | 第46-48页 |
二、美国南方重农主义者 | 第48-51页 |
第二节 诗学背景 | 第51-60页 |
一、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地方思想 | 第52-53页 |
二、杜威的诗学思想 | 第53-56页 |
三、爱默生的诗学思想 | 第56-60页 |
第三节 生态背景 | 第60-68页 |
一、肯塔基土地保护运动 | 第60-64页 |
二、对基督教传统的反思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二章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核心观念 | 第70-106页 |
第一节 贝里论神所创造的“地方” | 第70-91页 |
一、印象基督教 | 第70-74页 |
二、造物圣洁 | 第74-78页 |
三、世界圣洁 | 第78-82页 |
四、万物有序 | 第82-86页 |
五、人的位置 | 第86-91页 |
第二节 贝里论人要保护的“地方” | 第91-102页 |
一、土地与人 | 第92-94页 |
二、批判四种保护方式 | 第94-97页 |
三、生态社区 | 第97-99页 |
四、回到地方 | 第99-102页 |
第三节 地方的爱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三章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审美观 | 第106-121页 |
第一节 感知地方 | 第107-112页 |
一、沉默地观看 | 第107-108页 |
二、对地方的感知 | 第108-112页 |
第二节 想象地方 | 第112-119页 |
一、感知与想象 | 第113-116页 |
二、想象与圣洁 | 第116-118页 |
三、想象与完整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四章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艺术观 | 第121-145页 |
第一节 何为艺术? | 第121-127页 |
一、艺术与技艺 | 第121-125页 |
二、艺术与工作 | 第125-127页 |
第二节 好的艺术 | 第127-143页 |
一、尊重艺术的材料来源 | 第129-134页 |
二、尊重艺术完成的地方 | 第134-139页 |
三、尊重艺术及其使用者 | 第139-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5页 |
第五章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语言观 | 第145-173页 |
第一节 地方的语言 | 第145-155页 |
一、语言开始于地方 | 第146-147页 |
二、不准确的语言 | 第147-151页 |
三、现代语言教育 | 第151-153页 |
四、语言回到地方 | 第153-155页 |
第二节 文学的语言 | 第155-171页 |
一、诗歌专业化 | 第155-157页 |
二、诗歌与地方 | 第157-159页 |
三、文风与恩典 | 第159-163页 |
四、得体的语言 | 第163-170页 |
五、回忆的聚集 | 第170-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3页 |
第六章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 第173-186页 |
第一节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贡献 | 第173-181页 |
一、以保护家园为主的生态诗学思想 | 第173-175页 |
二、生物区域与生态整体主义的结合 | 第175-177页 |
三、对中国生态批评等研究的实践启示 | 第177-181页 |
第二节 贝里生态诗学思想的局限 | 第181-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205页 |
附录:温德尔·贝里作品列表 | 第205-209页 |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09-210页 |
致谢 | 第210-21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