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全自动摩擦机控制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9-10页 |
| ·市场与行业分析 | 第10-12页 |
| ·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液晶取向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液晶取向技术的意义 | 第12页 |
| ·摩擦取向技术 | 第12-13页 |
| ·其他取向技术 | 第1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摩擦机机械结构及控制方案设计 | 第15-24页 |
| ·LCD生产工艺流程 | 第15页 |
| ·定向摩擦工艺介绍 | 第15-17页 |
| ·CRLB3-2B型全自动摩擦机的机械结构 | 第17-20页 |
| ·摩擦机主机机械结构 | 第17-19页 |
| ·上流机和下流机机械结构 | 第19-20页 |
| ·全自动摩擦机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 第20-21页 |
|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 ·摩擦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总体结构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全自动摩擦机的硬件设计 | 第24-35页 |
| ·PLC简介 | 第24-27页 |
| ·PLC概述 | 第24页 |
|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特点 | 第24-26页 |
| ·PLC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PLC模块的选型和接线 | 第27-30页 |
| ·CPU的选择 | 第28-29页 |
| ·I/O模块的选择 | 第29页 |
| ·定位模块的选择 | 第29页 |
| ·串行通讯模块的选择 | 第29-30页 |
| ·伺服系统设计 | 第30-31页 |
| ·电机精度的设置 | 第31-32页 |
| ·摩擦机CC-Link系统 | 第32-33页 |
| ·触摸屏的选择 | 第33-34页 |
| ·传感器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摩擦机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35-59页 |
| ·触摸屏画面设计 | 第35-42页 |
| ·GP-Pro EX软件使用 | 第35-38页 |
| ·主画面设计 | 第38-42页 |
| ·PLC编程软件说明 | 第42-43页 |
| ·PLC编程语言 | 第42页 |
| ·PLC软件平台简介 | 第42-43页 |
| ·PLC程序设计 | 第43-58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43-44页 |
| ·工作台运动控制 | 第44-47页 |
| ·摩擦机滚子控制程序 | 第47-48页 |
| ·工作台顶销控制程序 | 第48-49页 |
| ·上流机叉手控制程序 | 第49-52页 |
| ·上流机托盘控制程序 | 第52-54页 |
| ·滚子高度读取程序 | 第54-57页 |
| ·摩擦机自动运行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摩擦机实物调试 | 第59-64页 |
| ·摩擦机实物调试注意事项 | 第59页 |
| ·摩擦机实物调试 | 第59-63页 |
| ·调试分析与结论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