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 | 第12-15页 |
| ·不良地质区的铁路选线 | 第12-13页 |
| ·项目评估 | 第13-14页 |
| ·多属性决策 | 第14-15页 |
| ·目前我国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藏东南典型不良地质区铁路选线策略研究 | 第18-28页 |
| ·藏东南地区自然环境 | 第18-19页 |
| ·冰湖溃决区铁路选线策略 | 第19-21页 |
| ·冰湖溃决形成机理 | 第19-20页 |
| ·冰湖溃决对拟建铁路工程的影响 | 第20页 |
| ·冰湖区选线策略 | 第20-21页 |
| ·滑坡区铁路选线策略 | 第21-23页 |
| ·滑坡形成机理 | 第22页 |
| ·滑坡对拟建铁路工程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滑坡易发区选线策略 | 第23页 |
| ·涎流冰区铁路选线策略 | 第23-25页 |
| ·涎流冰形成机理 | 第24页 |
| ·涎流冰对拟建铁路工程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涎流冰地区选线策略 | 第25页 |
| ·冻土区铁路选线策略 | 第25-27页 |
| ·冻土地区灾害形成机理 | 第25-26页 |
| ·冻土区灾害对拟建铁路工程的影响 | 第26页 |
| ·冻土区选线策略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藏东南地区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40页 |
| ·铁路线路方案指标体系研究 | 第28-29页 |
| ·铁路线路方案评价指标建立 | 第29-37页 |
| ·工程技术可行性 | 第29-33页 |
| ·铁路与人友好性 | 第33-34页 |
| ·经济合理性 | 第34-36页 |
| ·社会政治经济意义 | 第36-37页 |
| ·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基于模糊熵权灰色关联投影的铁路线路优化方法探讨 | 第40-48页 |
| ·多属性决策理论 | 第40-41页 |
| ·权重方法与计算 | 第41-44页 |
| ·权重方法的选取 | 第41-42页 |
| ·模糊熵权法确定权重 | 第42-44页 |
|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44-47页 |
| ·灰色关联投影法 | 第44-45页 |
| ·灰色投影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48-59页 |
| ·工程概况 | 第48-50页 |
| ·线路的自然特征 | 第48-49页 |
| ·沿线的社会经济环境 | 第49-50页 |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50页 |
| ·线路方案描述 | 第50-51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6页 |
|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的方案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59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与生产实践项目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