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课程目标 | 第16-21页 |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含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分类 | 第16-18页 |
一、“三维目标”的含义 | 第17页 |
二、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目标的认识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广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目标订立的基本原则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课程内容 | 第21-32页 |
第一节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一、小学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 | 第21-22页 |
二、小学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 | 第22页 |
三、初中阶段(七、八年级) | 第22-23页 |
四、高中阶段(普通高级中学十、十一年级) | 第23页 |
第二节 广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 | 第23-25页 |
一、课程内容应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实现内容基础化 | 第23页 |
二、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实现内容生活化 | 第23-24页 |
三、课程内容应与广西地方民族实际相结合,实现内容本土化 | 第24-25页 |
四、课程内容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内容层次化 | 第25页 |
第三节 广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形式 | 第25-32页 |
一、课程教材呈现 | 第25-27页 |
二、多媒体资源库呈现 | 第27-29页 |
三、实物形态呈现 | 第29-30页 |
四、隐形课程资源呈现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课程实施 | 第32-43页 |
第一节 课堂教学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 | 第32-35页 |
一、专项教育 | 第32-35页 |
二、学科渗透 | 第35页 |
第二节 实践活动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形式 | 第35-39页 |
一、校内活动 | 第36-37页 |
二、校外实践 | 第37-39页 |
第三节 网络平台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兴途径 | 第39-41页 |
第四节 课题研究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型方式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课程考评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对学校的考核评价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对学校领导的考核评价 | 第45页 |
第三节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 第47-5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