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鹅细小病毒概述 | 第11-14页 |
| ·GPV 的分类地位 | 第11-12页 |
| ·GPV 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 ·GPV 的宿主范围和培养特性 | 第13-14页 |
| ·GPV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GPV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 第14-15页 |
| ·GPV 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 | 第15页 |
| ·GPV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 第15-17页 |
| ·鹅细小病毒病 | 第17-19页 |
| ·流行病学 | 第17-18页 |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8-19页 |
| ·防治及特异性治疗 | 第19页 |
| ·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鹅细小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病原学检测方法 | 第20页 |
| ·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 ·病毒、菌株、细胞与实验动物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血清及琼扩抗原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 ·引物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32页 |
| ·鹅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24-27页 |
| ·抗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7-30页 |
| ·鹅细小病毒抗体竞争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30-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 ·鹅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32-35页 |
| ·PCR 条件优化结果 | 第32页 |
| ·PCR 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 ·重组质粒pMD18-T-NS 的鉴定 | 第33页 |
| ·PCR 产物测序结果 | 第33页 |
| ·PCR 的敏感性试验 | 第33页 |
| ·PCR 的特异性试验 | 第33-35页 |
| ·PCR 的重复性试验 | 第35页 |
| ·PCR 的适应性试验 | 第35页 |
| ·临床应用 | 第35页 |
| ·抗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5-40页 |
| ·免疫原和检测抗原的 SDS-PAGE 分析 | 第35页 |
| ·间接 ELISA 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5-36页 |
| ·细胞融合及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 第36页 |
| ·杂交瘤细胞的鉴定 | 第36-37页 |
| ·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 第37-40页 |
| ·鹅细小病毒抗体竞争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40-47页 |
| ·鹅细小病毒抗体竞争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3页 |
| ·鹅细小病毒抗体竞争 ELISA 敏感性试验 | 第43-44页 |
| ·鹅细小病毒抗体竞争 ELISA 特异性试验 | 第44页 |
| ·鹅细小病毒抗体竞争 ELISA 重复性试验 | 第44-45页 |
| ·临床样本的检测 | 第45页 |
| ·检测病毒样粒子免疫雏鹅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 | 第45页 |
| ·竞争 ELISA 与琼扩试验的比较 | 第45-47页 |
| 4 讨论 | 第47-50页 |
|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7页 |
| ·GPV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7-48页 |
| ·免疫原和检测抗原的选择 | 第47页 |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7页 |
| ·单克隆抗体的选择 | 第47-48页 |
| ·C-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8-49页 |
| ·C-ELISA 检测抗原的选择 | 第48页 |
| ·C-ELISA 检测方法的优化 | 第48-49页 |
| ·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 | 第49-50页 |
| 5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