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1、研究的意义与选题的背景第10页
 2、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第10-11页
 3、论文结构安排第11-12页
1 教唆犯基本理论概述第12-19页
   ·教唆犯与正犯的关系第12-13页
   ·教唆犯性质之争概述第13-15页
     ·教唆犯从属性说第13-14页
     ·教唆犯独立性说第14页
     ·彻底的教唆犯独立性说第14页
     ·教唆犯二重性说第14-15页
     ·摒弃性质说第15页
   ·对教唆犯性质学说的比较评述第15-19页
2 教唆犯的预备第19-23页
   ·关于教唆犯的预备犯可罚性学说第19-20页
   ·教唆的预备犯与预备犯的教唆第20-23页
3 教唆犯的中止第23-30页
   ·教唆犯中止的特征第23-28页
     ·中止的时间性第23页
     ·中止的客观性第23-24页
     ·中止的自动性第24-25页
     ·中止的有效性第25-28页
   ·教唆的中止犯和中止犯的教唆第28-30页
4 教唆犯的未遂第30-40页
   ·教唆犯未遂的特征第31-34页
     ·教唆者故意实施了教唆行为第31页
     ·被教唆者已经着手实施被教唆犯罪第31-32页
     ·犯罪行为未得逞第32-33页
     ·未得逞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第33-34页
   ·对刑法第29条第2款的理解第34-36页
   ·教唆犯的未遂与未遂的教唆犯第36-38页
   ·教唆未遂的其他问题第38-40页
     ·有关"教唆不能犯"的问题第38-39页
     ·间接教唆中的犯罪未遂问题第39-40页
5 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及立法完善第40-48页
   ·与传授犯罪方法罪未完成形态的区别、联系第40-41页
   ·实行过限的教唆未完成形态问题第41-43页
   ·与间接正犯未完成形态的区别、联系第43-45页
     ·间接正犯的预备与教唆犯预备第43页
     ·间接正犯的中止与教唆犯中止第43-44页
     ·间接正犯的未遂与教唆犯未遂第44-45页
   ·关于刑法第29条的立法完善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唐律中的自首制度
下一篇:论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