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导言 | 第13-27页 |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三、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 第20-25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考茨基民主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27-56页 |
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成长:考茨基民主理论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27-33页 |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 第27-28页 |
·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新特征 | 第28-33页 |
第二节 国家的异化:考茨基民主理论形成的社会政治基础 | 第33-37页 |
·从自由平等形式到垄断专制 | 第33-34页 |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新特征 | 第34-37页 |
第三节 考茨基民主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37-56页 |
·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 第37-43页 |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43-51页 |
·第二国际内部对马克思主义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51-56页 |
第二章 考茨基民主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 第56-70页 |
第一节 批判与纠正:考茨基对“唯物主义”的考察 | 第56-62页 |
·考茨基对“经济唯物主义”的批判 | 第57-59页 |
·考茨基对“机械唯物主义”的批判 | 第59页 |
·考茨基对唯物史观有关“道德基础”问题的澄清 | 第59-62页 |
第二节 认识与应用: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阐释 | 第62-70页 |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 | 第62-64页 |
·对垄断资本主义背景下民主发展道路的探索 | 第64-66页 |
·区别于左派和右派的“中派主义”阐释路径 | 第66-70页 |
第三章 考茨基对民主的历史性理解:原初民主、现代民主和社会民主 | 第70-96页 |
第一节 原初民主 | 第70-72页 |
·民主是人的自然属性 | 第70-72页 |
·“原初民主”是一种素朴的民主 | 第72页 |
第二节 现代民主 | 第72-90页 |
·民主的现代重建 | 第73-74页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中的民主要素 | 第74-86页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中民主的特点 | 第86-90页 |
第三节 社会民主 | 第90-96页 |
·民主的主体 | 第91-93页 |
·主体的能动性 | 第93-96页 |
第四章 民主式社会革命 | 第96-118页 |
第一节 社会“演进”的可能方式 | 第96-98页 |
·“灾变论”和“进化论” | 第96-98页 |
·“社会分娩论” | 第98页 |
第二节 社会变革 | 第98-105页 |
·社会变革的两种途径 | 第99-100页 |
·古、现代社会革命的区别 | 第100-105页 |
第三节 现代的民主式社会革命 | 第105-118页 |
·现代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 第105-109页 |
·现代社会革命可以依靠民主的方式 | 第109-114页 |
·现代民主式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 第114-115页 |
·现代民主式社会革命的长期性 | 第115-118页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 第118-147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概念 | 第118-123页 |
·“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反贫困化”趋势 | 第118-120页 |
·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 | 第120-122页 |
·社会主义:“人人都有自由和面包” | 第122-123页 |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状态” | 第123-130页 |
·“无产阶级专政”:一种过渡状态 | 第123-124页 |
·“无产阶级专政”的主体 | 第124-126页 |
·“无产阶级专政”:“民主”与“专政”的对立统一 | 第126-130页 |
第三节 批判与扬弃: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超越 | 第130-147页 |
·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继承 | 第130-138页 |
·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扬弃 | 第138-147页 |
第六章 考茨基民主理论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启示 | 第147-153页 |
第一节 考茨基民主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 第147-149页 |
第二节 考茨基民主理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149-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