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民主、人权、民权论文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论第13-26页
 第一节 研究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第二节 学界关于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第15-21页
  一、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第15-20页
  二、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第20-21页
 第三节 本文对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思路及其创新之处第21-26页
  一、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思路第21-23页
  二、本文对该问题的创新之处第23-26页
第一章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第26-58页
 第一节 西方民主政治的流变第26-32页
  一、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第26-28页
  二、中世纪西方的民主政治第28-30页
  三、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第30-32页
 第二节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媒介:法律第32-38页
  一、传统社会的整合机制第32-34页
  二、现代社会的整合机制第34-38页
 第三节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机制:代议制民主第38-44页
  一、代议制民主产生的时代背景第39-42页
  二、代议制民主的模式第42-44页
 第四节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危机:法律的合法化危机第44-58页
  一、多元主义民主的双重困境第45-48页
  二、经济学民主的合法化匮乏第48-53页
  三、系统际民主的导控匮乏第53-58页
第二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第58-82页
 第一节 交往理性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第58-72页
  一、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第58-63页
  二、交往理性与交往行动第63-65页
  三、交往行动的三种形态第65-69页
  四、话语共识真理观第69-72页
 第二节 交往理性概念是对实践理性和公共理性概念的批判继承第72-82页
  一、康德的实践理性(Practic reason)概念第72-73页
  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Public reason)概念第73-76页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eason)概念第76-82页
第三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第82-118页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一般原则第82-89页
  一、商谈原则与民主原则第82-84页
  二、作为一个权利体系的民主第84-87页
  三、法律商谈的类型第87-89页
 第二节 协商民主的法治国原则及其建制第89-103页
  一、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建制第89-96页
  二、保护公民权利原则及其建制第96-98页
  三、行政合法律性原则及其建制第98-100页
  四、国家与社会分离原则及其建制第100-103页
 第三节 协商民主的模式第103-118页
  一、经验性民主模式的批判第104-107页
  二、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的双轨制模式第107-113页
  三、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完善第113-118页
第四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社会基础第118-149页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第118-130页
  一、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第119-126页
  二、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第126-130页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社会基础第130-141页
  一、市场经济与公共领域第131-135页
  二、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第135-138页
  三、法治国家与公共领域第138-141页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民主潜力第141-149页
  一、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民主潜力第141-144页
  二、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的互动第144-147页
  三、政治系统所具有的双重困境第147-149页
第五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之影响第149-177页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理论影响第149-161页
  一、对第二、三代协商民主理论的持续影响第149-154页
  二、对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的启示第154-161页
 第二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意义第161-177页
  一、推动了欧盟的民主政治发展第162-166页
  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迪第166-177页
结论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3页
 一、中文文献第178-181页
 二、英文文献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晚清变局
下一篇:考茨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民主及其变革方式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