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基于暴力编码技术的研究--电视暴力内容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第12-2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1页
   ·电视暴力对受众的影响第13-17页
     ·电视暴力对于受众认知的影响第13-14页
     ·电视暴力对于受众行为倾向的影响第14-15页
     ·电视暴力场景对于受众情绪与攻击性思想的影响第15页
     ·电视暴力影响受众的理论解释第15-17页
   ·电视暴力的定义及关联特征研究第17-19页
   ·电视暴力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进展第19-21页
   ·电视反暴力概念的提出第21页
 2 问题提出第21-23页
   ·已有研究的局限第21-2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研究目的第22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二部分 电视暴力编码方案的编制及中国电视暴力现状的研究第23-49页
 1 电视暴力编码方案的编制第23-27页
   ·编码表的编制第23-24页
   ·编码表的构成第24-27页
     ·第一部分第24页
     ·第二部分第24-27页
 2 中国电视暴力现状的研究第27-30页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27-28页
   ·研究方法第28-30页
     ·编码程序第28页
     ·编码者的培训第28-29页
     ·编码者一致性分析第29-30页
   ·数据处理第30页
 3 结果描述第30-46页
   ·电视暴力总体特征第30-31页
     ·不同电视台及不同类型节目中的暴力内容播放频率差异比较第30-31页
   ·国内电视节目的暴力强度总体特征第31-40页
     ·暴力类型特征第31-34页
     ·暴力的严重性特征第34-36页
     ·暴力的现实性特征第36-37页
     ·电视暴力场景的编剧第37-40页
     ·电视暴力的强度总评第40页
   ·国内电视节目的暴力吸引力总体特征第40-46页
     ·暴力的理由特征第40-42页
     ·美化暴力之暴力的公平(合理)性特征第42-43页
     ·美化暴力之暴力场景的渲染力特征第43-44页
     ·暴力的有效性第44-46页
     ·电视暴力的吸引力总评第46页
 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6-49页
   ·不同节目类型及电视台的暴力内容特征差异较大第46-47页
   ·国内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景展现画面较为血腥第47-48页
   ·国内电视节目中带有电视反暴力主题的节目内容缺乏第48页
   ·总结第48-49页
第三部分 电视反暴力对小学生攻击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9-66页
 1 研究目的第49页
 2 研究方法第49-57页
   ·研究假设第49-50页
   ·研究设计第50页
   ·研究变量第50-51页
     ·自变量第50页
     ·因变量第50-51页
     ·控制变量第51页
   ·研究对象第51-52页
   ·研究工具第52-54页
     ·媒介片段第52页
     ·《Buss-Perry攻击性量表中文版》第52-53页
     ·《实验后访谈大纲》第53-54页
   ·研究程序第54-57页
     ·实验前准备、处理阶段第55-56页
     ·实验处理阶段第56-57页
 3 研究结果第57-63页
   ·研究结果一:量化分析第57-62页
     ·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结果第57-59页
     ·实验组与控制组追踪测结果第59-61页
     ·小结第61-62页
   ·研究结果二:质性分析第62-63页
     ·部分访谈实录第62-63页
     ·小结第63页
 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3-64页
   ·立即性效应分析第63-64页
   ·追踪效应分析第64页
 5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65页
   ·本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第70-83页
 附录一 电视暴力的编码方案第70-78页
 附录二 视频文字简述第78-80页
 附录三 Buss-Perry攻击性量表第80-82页
 附录四 实验后访谈大纲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领地对攻击性行为影响的fNIRS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