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1 领地、领地性的概念 | 第9-10页 |
2 领地的分类 | 第10-11页 |
3 不同领地中行为差异的相关研究 | 第11-18页 |
·动物界中的优先居住效应 | 第12页 |
·人类社会中的优先居住效应 | 第12-14页 |
·主场优势模型 | 第14-18页 |
4 攻击性的定义 | 第18-19页 |
5 攻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个体因素对攻击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外在因素对攻击性的影响 | 第20页 |
6 攻击性的测量方法 | 第20-22页 |
·外显攻击性行为的实验范式 | 第20-22页 |
·内隐攻击性的测量方法 | 第22页 |
7 攻击性的神经机制 | 第22-24页 |
8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 第24-27页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 | 第24-25页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1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理论意义 | 第28页 |
·实际意义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9-44页 |
1 实验一:在自己领地和非领地的攻击性行为研究 | 第29-34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2 实验二:不同领地对攻击性行为影响的fNIRS研究 | 第34-44页 |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 第44-50页 |
1 讨论 | 第44-48页 |
2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