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特性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课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 第16页 |
·全地形车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6-19页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动力转向系统类型分析 | 第19-22页 |
·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 | 第20页 |
·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 | 第20-21页 |
·阀灵敏度控制式动力转向 | 第21-22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第22-26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 | 第22-2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电动助力转向类型 | 第24-25页 |
·扭矩传感器类型 | 第25页 |
·助力电机类型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2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28-4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 | 第28-35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建立 | 第28-29页 |
·二自由度整车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直流助力电机模型 | 第31-3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 | 第33-35页 |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仿真测试分析 | 第35-42页 |
·扭矩信号仿真 | 第36-37页 |
·控制参数算法仿真 | 第37-39页 |
·随速助力控制仿真测试 | 第39-40页 |
·助力增益倍数仿真测试 | 第40-41页 |
·全地形车转向系统手力输入模型仿真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 第43-55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影响因索 | 第4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要求 | 第43-44页 |
·EPS系统扭矩传感器输入特性研究 | 第44-45页 |
·输入扭矩与输出马达电流助力特性研究 | 第45-49页 |
·直线型电动转向助力曲线模型 | 第46-47页 |
·折线型电动转向助力曲线模型 | 第47页 |
·曲线型电动转向助力曲线模型 | 第47-48页 |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曲线模型确定 | 第48-49页 |
·手力输入与车速助力特性研究 | 第49-50页 |
·助力电机扭矩输出与车速助力特性研究 | 第50页 |
·助力电机电流与车速助力特性研究 | 第50-51页 |
·输入扭矩、助力马达电流和车速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51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特性研究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研究 | 第55-65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设计总体结构 | 第55-56页 |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CU硬件设计时序 | 第56-62页 |
·ECU核心微处理器电路设计 | 第56-58页 |
·外围电路设计 | 第58-60页 |
·全桥助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第60-62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CU稳定性电路设计 | 第62-6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CU硬件优化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及软件设计研究 | 第65-98页 |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理论概述 | 第65-69页 |
·PID控制 | 第65-67页 |
·模糊控制 | 第67-69页 |
·全地形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 第69-77页 |
·全地形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精确量的模糊化 | 第70-77页 |
·全地形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模型验证 | 第77-83页 |
·建立全地形车助力电机传递函数 | 第77-78页 |
·建立全地形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模型 | 第78页 |
·建立全地形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隶属函数 | 第78-80页 |
·建立全地形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模糊控制规则 | 第80-8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软件设计 | 第83-90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体程序流程图 | 第83-85页 |
·开机自检子程序设计 | 第85-86页 |
·随速助力子程序设计 | 第86-87页 |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了程序设计 | 第87-88页 |
·助力电机驱动子程序设计 | 第88页 |
·故障检测子程序设计 | 第88-89页 |
·故障显示子程序设计 | 第89-90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树分析研究 | 第90-93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的判别方法 | 第93-94页 |
·故障处理研究策略 | 第94-96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状态机制转换分析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6 台架、实车测试及试验结果分析 | 第98-115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台架及试验设备 | 第98-100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器总成 | 第100-101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检测设备 | 第101-104页 |
·电动助力转向特性曲线测试台 | 第101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高低温实验箱及振动实验台 | 第101-102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疲劳实验台 | 第102-104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试验全地形车 | 第104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软件界面 | 第104-105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数据测试 | 第105-110页 |
·输入与输出扭矩测试 | 第105-106页 |
·传感器状态测试结果 | 第106页 |
·输入扭矩与助力电机(助力马达)测试结果 | 第106-108页 |
·空载试验测试 | 第108页 |
·报警试验测试 | 第108-109页 |
·助力曲线及随速助力限流曲线测试 | 第109-110页 |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性能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第110-114页 |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电流结果比较分析 | 第110-111页 |
·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吸收电流结果比较分析 | 第111-113页 |
·斜坡响应性能检测分析 | 第113页 |
·阶跃响应性能分析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