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1-14页 |
·创新的呼唤 | 第11-12页 |
·教育的目的 | 第12-13页 |
·课标的要求 | 第13-14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实践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问题以及数学问题 | 第18-19页 |
·问题意识 | 第19页 |
·数学问题的提出能力 | 第19-20页 |
·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理论 | 第20-21页 |
·主体教育理论 | 第21页 |
·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 | 第21-24页 |
·SOLO 分类评价理论 | 第21-23页 |
·基于 SOLO 分类理论的学生提出问题评价能力的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24-27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4-25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25-26页 |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6-27页 |
·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 第27-28页 |
第3章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第28-64页 |
·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策略设计 | 第28-59页 |
·从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 第28-46页 |
·从问题——提出问题 | 第46-59页 |
·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设计 | 第59-6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59-60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60-61页 |
·研究的方法与实施 | 第61-64页 |
第4章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64-83页 |
·学生提出问题情况的分析及结果 | 第64-71页 |
·学生提出问题数量的分析及结果 | 第64-66页 |
·学生提出问题种类的分析及结果 | 第66-68页 |
·学生提出问题切入点的分析及结果 | 第68-69页 |
·学生提出问题复杂性的分析及结果 | 第69-71页 |
·数学学习成绩的分析及结果 | 第71-77页 |
·前测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71-73页 |
·后测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73-75页 |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75-77页 |
·数学学习情况的分析及结果 | 第77-80页 |
·学生访谈的分析和结果 | 第80-82页 |
·对学生反思性日记的分析和结果 | 第82-83页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第83-87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83-84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84-85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