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0 绪论 | 第15-3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32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3-30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30-32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35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35-37页 |
1 合作社及其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37-53页 |
·农民分化理论 | 第37-38页 |
·农民分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37-38页 |
·农民分化与合作社社员异质化 | 第3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8-42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38-40页 |
·有关合作社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40-42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2-47页 |
·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42-44页 |
·有关合作社的交易成本问题 | 第44-47页 |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47-50页 |
·内部人控制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47-49页 |
·有关合作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 第49-50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50-53页 |
·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50-51页 |
·有关合作社的治理问题 | 第51-53页 |
2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特征 | 第53-72页 |
·合作社及其本质特征 | 第53-56页 |
·合作社的定义 | 第53-54页 |
·合作社的本质特征 | 第54-56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成员异质性 | 第56-61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内涵 | 第56-57页 |
·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内涵及本质 | 第57-61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特征:与其它渔业产业组织形式的比较 | 第61-68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渔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比较 | 第61-63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投资者所有企业的比较 | 第63-67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与渔业行业协会的比较 | 第67-68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 | 第68-72页 |
3 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与发展 | 第72-102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 | 第72-79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动力 | 第73-74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生成的根本原因 | 第74-77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条件 | 第77-79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 第79-91页 |
·解放前的渔民合作实践 | 第79-81页 |
·改革开放前渔民合作组织的变迁:一个具体案例 | 第81-86页 |
·改革开放以来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 第86-91页 |
·现阶段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评价 | 第91-100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升渔民组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 | 第91-92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 第92-97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其它表现特征 | 第97-100页 |
·制度异化:现阶段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 第100-102页 |
4 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异质性成员构成及其影响 | 第102-125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异质性成员构成及其特征描述 | 第102-110页 |
·一般渔民(渔户) | 第103-104页 |
·生产大户 | 第104-105页 |
·运销组织和个人 | 第105-106页 |
·水产龙头公司 | 第106-109页 |
·渔村基层组织及政府相关人员 | 第109-110页 |
·成员异质性对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效率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效率的消极影响 | 第110-112页 |
·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效率的积极影响 | 第112-114页 |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安排 | 第114-120页 |
·几种典型合作社产权安排模式 | 第115-118页 |
·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联合所有的产权制度及其产权安排 | 第118-120页 |
·成员异质性对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的影响 | 第120页 |
·成员异质性与我国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复杂性 | 第120-125页 |
·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复杂 | 第120-121页 |
·内部人控制更为突出 | 第121-122页 |
·机会主义行为趋于强化 | 第122-125页 |
5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中国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特征及问题 | 第125-151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成员异质性问题的回应 | 第125-126页 |
·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现状 | 第126-137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 | 第127-131页 |
·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 | 第131-137页 |
·成员异质性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 第137-140页 |
·监督机构地位不明确,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 第137-138页 |
·忽视人力资本的价值,缺乏针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设计 | 第138页 |
·民主决策机制难以有效坚持,内部人控制和能人控制现象普遍 | 第138-139页 |
·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决策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第139页 |
·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不力 | 第139-140页 |
·成员异质性对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影响——基于案例的分析 | 第140-145页 |
·SY 水产专业合作社:一个社会资本所有者主导下的合作社及其治理 | 第140-143页 |
·RJ 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资金资本控制型合作社及其治理 | 第143-145页 |
·案例背后的逻辑:尊重社员要素贡献差异的合作社治理 | 第145-147页 |
·成员异质性背景下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特征的总结 | 第147-151页 |
·在表面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之下,人治的力量仍起主导作用 | 第147-148页 |
·股份合作制是成员异质性视角下合作社治理的产权基础 | 第148-149页 |
·内部治理一直是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核心 | 第149-151页 |
6 成员异质性视角下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原则及治理机制的完善 | 第151-166页 |
·基于成员异质性的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原则 | 第152-153页 |
·有效激励原则 | 第152页 |
·保障公平原则 | 第152页 |
·效率与质量并重原则 | 第152-153页 |
·机构分权与制衡原则 | 第153页 |
·制度约束与文化凝聚相结合的原则 | 第153页 |
·成员异质性视角下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焦点 | 第153-155页 |
·降低道德风险,弱化内部人控制问题 | 第154页 |
·提高社员参与度,避免“机会主义行为” | 第154-155页 |
·调动稀缺要素,增强合作社成长能力 | 第155页 |
·基于成员异质性的渔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完善 | 第155-166页 |
·规范合作社的产权基础 | 第155-157页 |
·优化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 | 第157-161页 |
·构建“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 第161页 |
·完善合作社激励机制 | 第161-164页 |
·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机制 | 第164-16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9页 |
致谢 | 第179-180页 |
个人简历 | 第180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