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方言的语音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 第1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关于兴隆县及周边地区方言的研究 | 第11页 |
| ·关于动变现象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兴隆县方言概况 | 第13-15页 |
| ·兴隆县概况 | 第13-14页 |
| ·兴隆县方言的内部差异及分区 | 第14-15页 |
| ·材料来源及记音符号 | 第15-17页 |
| ·材料来源 | 第15-16页 |
| ·本文所使用的音标及符号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单字音系 | 第17-21页 |
| ·声母 | 第17页 |
| ·韵母 | 第17-18页 |
| ·声调 | 第18-19页 |
| ·挂兰峪话的单字调 | 第18-19页 |
| ·阳平调值的地域差异 | 第19页 |
| ·声韵配合规律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历史音韵 | 第21-33页 |
| ·声母的中古音来源 | 第21-23页 |
| ·韵母的中古音来源 | 第23-29页 |
| ·声调的中古音来源 | 第29-33页 |
| ·兴隆方言声调的中古音来源 | 第29-30页 |
| ·古入声的今分派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语流音变 | 第33-45页 |
| ·连读变调 | 第33-37页 |
| ·儿化 | 第37-40页 |
| ·儿化的界定 | 第37-38页 |
| ·儿化对韵母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动变 | 第40-45页 |
| ·动变的界定 | 第40-41页 |
| ·兴隆方言动变的特点 | 第41-43页 |
| ·兴隆方言与山东、河南方言动变的比较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