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 第12-13页 |
| ·中职教师专业能力 | 第13页 |
| ·教师能力标准 | 第13页 |
| ·教师专业标准 | 第13-14页 |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 第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视角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2 专业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1-30页 |
| ·访谈 | 第21页 |
|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 ·调查内容 | 第21页 |
| ·调查基本情况 | 第21-26页 |
| ·培养目标 | 第21-22页 |
| ·知识能力要求 | 第22-23页 |
| ·毕业生去向 | 第23-24页 |
| ·职业资格证书 | 第24页 |
| ·教师队伍 | 第24-25页 |
| ·主要课程 | 第25-26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 ·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中职学校较少 | 第26页 |
| ·中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师资培养缺乏 | 第26-29页 |
| ·中高职对新入职教师的学历要求高 | 第29页 |
| ·毕业生就业岗位单一 | 第29页 |
| ·专业知识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不平衡 | 第29-30页 |
| 3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原则 | 第30-33页 |
|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制定的依据 | 第30-32页 |
| ·以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引、规范 | 第30页 |
| ·以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 第30-31页 |
| ·以发达国家专业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为借鉴 | 第31-32页 |
|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制定的原则 | 第32-33页 |
| ·强调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全面性 | 第32页 |
| ·保持能力标准要素的时效性 | 第32页 |
| ·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 第32页 |
| ·坚持能力标准开发的行业主导性 | 第32-33页 |
| 4 中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 | 第33-41页 |
| ·专业理念与师德 | 第33-34页 |
| ·教师职业理解 | 第33页 |
| ·现代职业教育教育理念 | 第33页 |
| ·教师职业道德 | 第33-34页 |
| ·教师专业知识 | 第34页 |
| ·教师专业能力 | 第34-37页 |
| ·教学设计能力 | 第34-35页 |
| ·教学实践能力 | 第35页 |
| ·专业实践能力 | 第35页 |
| ·实习实训组织能力 | 第35页 |
| ·班级管理与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 第35页 |
|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 第35-36页 |
| ·沟通与合作能力 | 第36页 |
| ·专业发展能力 | 第36-37页 |
| ·中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 | 第37-41页 |
| 5 问题与展望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 | 第45-50页 |
| 附录 1 | 第45-46页 |
| 附录 2 | 第46-50页 |
| 后记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