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史 | 第10-11页 |
| ·我国双孢蘑菇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蘑菇菌渣堆肥 | 第11-12页 |
| ·堆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 ·水分 | 第12页 |
| ·温度 | 第12页 |
| ·pH | 第12页 |
| ·C/N | 第12页 |
| ·氧含量 | 第12-13页 |
| ·有机质含量 | 第13页 |
| ·添加接种剂 | 第13页 |
| ·堆肥中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群 | 第13-15页 |
| ·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法 | 第15页 |
| ·核酸杂交技术 | 第15-16页 |
| ·基于PCR技术的核酸分析法 | 第16-18页 |
| ·其它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双孢蘑菇菌渣利用现状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双孢蘑菇菌渣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电导率的变化 | 第21-25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2页 |
| ·堆肥与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 ·堆肥中各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 ·不同处理双孢蘑菇菌渣堆肥的温度变化 | 第22页 |
| ·不同处理双孢蘑菇菌渣堆肥的电导率变化 | 第22-23页 |
| ·双孢蘑菇菌渣堆肥pH值的变化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3 双孢蘑菇菌渣堆肥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及水稻试验 | 第25-35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30页 |
| ·堆肥方法 | 第25页 |
| ·水稻基肥试验 | 第25-26页 |
| ·堆肥中各指标的测定 | 第26-30页 |
| ·肥效稻田实验测定指标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有机质变化 | 第30-31页 |
| ·全氮、全磷、全钾的变化 | 第31页 |
| ·堆肥过程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 | 第31-33页 |
| ·腐熟后菌渣有机肥稻田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4 双孢蘑菇菌渣堆肥中细菌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35-47页 |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 ·堆肥方法 | 第35-36页 |
| ·DNA提取试剂 | 第36页 |
| ·D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 ·16S rDNA的V3区PCR扩增及Reconditioning PCR扩增 | 第37-38页 |
| ·PCR反应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38-39页 |
| ·DNA片段的回收与克隆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 ·不同温度下堆肥样品的DNA提取 | 第40-42页 |
| ·DGGE指纹图谱结果 | 第42页 |
| ·堆肥温度对细菌种群变化影响 | 第42-43页 |
| ·DGGE指纹图谱的Cs值分析与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 ·对切胶回收的目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5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 6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