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光纤传感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光纤SPR传感器简介第12-13页
     ·光纤SPR传感器原理第12页
     ·光纤SPR传感器特点第12-13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进展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基本原理第16-26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原理第16-17页
     ·等离子体第16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第16-17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第17-21页
     ·消逝波第17-19页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第19-21页
   ·棱镜激发模型第21-22页
   ·光纤激发模型第22-25页
     ·光纤的基本结构第22页
     ·光纤模型的种类第22-23页
     ·光纤中光的传播模式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实验平台第26-34页
   ·硬件部分第26-31页
     ·光源及光纤耦合第26-28页
     ·Y型光纤第28-29页
     ·传感芯片连接器第29页
     ·传感芯片第29-30页
     ·光谱分析系统第30-31页
   ·软件部分第31页
   ·系统整合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芯片制备第34-42页
   ·引言第34页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34-35页
     ·实验仪器第34-35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磁控溅射法在硅片上镀膜的速率第35-37页
   ·探索磁控溅射法在光纤镀膜速率第37-40页
     ·理论计算第37-38页
     ·实验验证第38-40页
   ·芯片制备过程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最优化模型探索第42-66页
   ·引言第42-43页
   ·探索传感芯片长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43-49页
     ·理论分析第43-44页
     ·实验过程第44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49页
   ·探索银层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49-55页
     ·理论分析第49-50页
     ·实验过程第50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0-55页
   ·不同浓度的酒精测试第55-57页
   ·探索敏感层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57-63页
     ·实验过程第57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63页
   ·与同类型光纤SPR传感器的比较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总结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任务以及多任务稀疏高斯过程
下一篇:面向支持向量机的样本集预处理相关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