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立题依据与文献综述 | 第17-41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39页 |
·双孢菇采后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乙烯与果蔬的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不同进化程度生物中乙烯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 第31-39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研究目标 | 第39-40页 |
·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双孢菇子实体中乙烯产生的规律及采后乙烯利处理对其衰老的影响 | 第41-57页 |
·前言 | 第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7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处理方法 | 第42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4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生长发育阶段双孢菇子实体中乙烯释放的规律 | 第48页 |
·双孢菇采后贮藏时期子实体中乙烯释放的规律 | 第48-49页 |
·采后乙烯利处理对双孢菇子实体贮藏期间衰老的影响 | 第49-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双孢菇子实体中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探究 | 第57-81页 |
·前言 | 第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65页 |
·材料 | 第58页 |
·处理方法 | 第58页 |
·主要化学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58-6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8页 |
·基于三种已知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初步明确双孢菇子实体中的乙烯合成途径 | 第65-68页 |
·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和采后贮藏中ACS和ACO活性、ACC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68-70页 |
·采后乙烯利处理对双孢菇子实体贮藏期间ACS和ACO活性、ACC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高等植物中乙烯合成关键酶抑制剂处理对双孢菇子实体贮藏期间ACS和ACO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双孢菇子实体中乙烯合成的类高等植物ACC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72-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第四章 双孢菇子实体中乙烯合成类ACC途径相关元件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调控 | 第81-104页 |
·前言 | 第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90页 |
·材料 | 第81页 |
·处理方法 | 第81-82页 |
·载体 | 第82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82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82-8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1页 |
·双孢菇子实体中乙烯合成的类ACC途径在转录水平的调控 | 第90-98页 |
·双孢菇子实体中ACO蛋白的组织、时间和诱导表达模式 | 第98-101页 |
·讨论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双孢菇子实体中ACO蛋白的功能鉴定和活性位点分析 | 第104-120页 |
·前言 | 第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9页 |
·材料 | 第104页 |
·表达载体 | 第104页 |
·主要试剂 | 第104-105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0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05-106页 |
·实验方法 | 第106-10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7页 |
·重组AbACO蛋白的制备 | 第109-110页 |
·AbACO氨基酸序列与植物中ACOs氨基酸序列的比对 | 第110-111页 |
·AbACO蛋白的结构模拟及定点突变 | 第111-114页 |
·光谱分析确定AbACO蛋白对Fe~(2+)的亲和性 | 第114-116页 |
·光谱分析确定AbACO蛋白对Co~(2+)的亲和性 | 第116-117页 |
·讨论 | 第117-119页 |
·结论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结论 | 第120-123页 |
·创新点 | 第123页 |
·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个人简介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