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引言 | 第12页 |
·湿度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湿度测量方法的分类 | 第12-13页 |
·现代湿度测量方法及其选择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湿度传感器的发展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利用曲线拟合法对温度以外的因素进行补偿的应用及意义 | 第16-17页 |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湿度传感器湿度测量进行温度补偿的应用及意义 | 第17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课题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标定实验 | 第19-26页 |
·引言 | 第19页 |
·湿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湿度传感器的结构 | 第19-20页 |
·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影响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因素 | 第21-23页 |
·湿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 第21页 |
·大气压强对湿度及湿度测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风速对湿度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湿度传感器湿度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补偿方案 | 第23页 |
·湿度传感器湿度测量系统的标定实验 | 第23-25页 |
·标定实验数据分析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利用数据融合方法对湿度传感器进行补偿的实现 | 第26-42页 |
·引言 | 第26页 |
·利用曲线拟合法对湿度传感器温度以外的因素进行补偿 | 第26-28页 |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法对湿度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 | 第28-39页 |
·补偿原理 | 第29-30页 |
·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及其优化算法 | 第30-36页 |
·支持向量机在湿度传感器温度补偿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数据融合效果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湿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42-60页 |
·引言 | 第42页 |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第42-43页 |
·主控单片机的选型 | 第43-46页 |
·单片机概述 | 第43-44页 |
·ARM Cortex-M3内核简介 | 第44-46页 |
·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46-47页 |
·湿度传感器选择及其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47-53页 |
·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47-48页 |
·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48-53页 |
·报警电路设计 | 第53-55页 |
·显示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按键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RS232串行通讯电路设计 | 第57页 |
·其它模块设计 | 第57-59页 |
·复位电路的设计 | 第57-58页 |
·时钟电路的设计 | 第58-59页 |
·电路抗干扰设计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湿度传感器湿度测量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 第60-72页 |
·引言 | 第60页 |
·Keil MDK简介 | 第60-61页 |
·驱动程序的编写 | 第61-64页 |
·RCC的配置 | 第62-63页 |
·GPIO的配置 | 第63页 |
·EXTI的配置 | 第63页 |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的配置 | 第63页 |
·ADC的配置 | 第63-64页 |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的配置 | 第64页 |
·中断程序的编写 | 第64-66页 |
·应用软件的编写 | 第66-71页 |
·主函数的编写 | 第66-67页 |
·数据采集程序的编写 | 第67-68页 |
·数据处理程序 | 第68-69页 |
·串口通讯程序的编写 | 第69-70页 |
·LCD显示程序的编写 | 第70-71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情况和获奖情况 | 第79-80页 |
科研成果 | 第79页 |
获奖情况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