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基本研究思路第18-19页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第19-20页
   ·关于正义,分配正义,公平,平等的概念辨析第20-23页
   ·正义之争与研究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应有的立场和态度第23-28页
     ·马克思反对正义的观点综述及其评论第23-25页
     ·马克思赞成正义的观点综述及其评价第25-26页
     ·研究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应有的立场和方法第26-28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理论基础第28-56页
   ·马克思对待正义的态度第28-32页
     ·马克思对思辨正义的诉求和困惑第28-29页
     ·马克思对思辨正义的拒斥和批判第29-30页
     ·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建立第30-32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内容第32-39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资本主义批判视域第32-36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共产主义分配正义的建构视域第36-38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生成逻辑第38-39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基本特性第39-56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实践性第40-42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辩证性第42-47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历史规定性第47-51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价值主体性第51-56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历史借鉴第56-75页
   ·前苏联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56-60页
     ·对按劳分配的必然性认识和教条性阐释第56-57页
     ·差距分配与平均主义的矛盾并存第57-58页
     ·对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分配的认识第58-59页
     ·前苏联时期的分配实践第59-60页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0-64页
     ·毛泽东分配正义思想在过渡时期的转变第60-62页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2-64页
   ·社会主义曲折建设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4-70页
     ·全面探索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4-65页
     ·大跃进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5-67页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7-69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第69-7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历史经验第70-75页
     ·前苏联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借鉴第70-71页
     ·毛泽东分配正义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借鉴第71-75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进程第75-8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萌芽第75-7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形成第77-7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丰富第78-7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深化第79-82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内容解析第82-1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第82-90页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带来的方法论启示第83-8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第87-9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第90-95页
     ·资本的本质及其效应第90-91页
     ·资本逻辑的历史必然性第91-9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使命第92-9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制度保障第95-97页
     ·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结合第95-97页
     ·市场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第9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价值取向第97-101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98-99页
     ·效率与公平并重,尤其注重公平第99-10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理论创新与瓶颈第101-113页
     ·分配正义理念的市场化、现代化第101-102页
     ·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创新与瓶颈第102-107页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创新与瓶颈第107-113页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实践探索及其困境第113-136页
   ·初次分配领域的实践探索及其问题第113-124页
     ·国有企业分配及其问题第113-118页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及其问题第118-121页
     ·非公有制企业分配及其问题第121-124页
   ·再分配领域的实践探索及其问题第124-136页
     ·税收制度及其负面效应第124-127页
     ·转移支付制度及其负面效应第127-131页
     ·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负面效应第131-136页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思考第136-16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第136-145页
     ·作为公平的分配正义第136-140页
     ·以贡献为标准的初次分配第140-142页
     ·以补偿为标准的再分配第142-14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价值原则第145-155页
     ·权利平等原则第146-149页
     ·按贡献分配原则第149-151页
     ·包容性增长原则第151-153页
     ·共享式发展原则第153-15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实现机制第155-163页
     ·劳动分享机制第156-158页
     ·土地收益的分类协调机制第158-159页
     ·劳动力市场的利益均衡机制第159-160页
     ·缩减差距的再分配机制第160-163页
结语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市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分类量化考评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新型微波晶体管噪声机理与噪声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