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四社联动”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雁塔区F社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三社联动”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3.1 社会组织 | 第17页 |
1.3.2 社会工作者 | 第17-18页 |
1.3.3 志愿者与社区志愿者 | 第18页 |
1.3.4 四社联动 | 第18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4.1 社会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1.4.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西安市F社区“四社联动”实施现状 | 第22-32页 |
2.1 F社区基本概况 | 第22页 |
2.2 F社区“四社”基本状况 | 第22-27页 |
2.2.1 社区—社区治理的主要平台 | 第23页 |
2.2.2 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 | 第23-26页 |
2.2.3 社工人才队伍—社区治理的专业支撑 | 第26页 |
2.2.4 社区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基础力量 | 第26-27页 |
2.3 F社区“四社联动”实施初步成效 | 第27-32页 |
2.3.1 F社区“四社联动”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 第27页 |
2.3.2 社区服务内容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 | 第27-30页 |
2.3.3 社区志愿者队伍能力不断提升 | 第30-32页 |
第三章 F社区“四社联动”实施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3.1 “四社联动”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32页 |
3.2 “四社联动”平台环境有待改善 | 第32-35页 |
3.2.1 社区基础设施不齐全 | 第32-33页 |
3.2.2 社区参与“四社联动”程度不深入 | 第33-34页 |
3.2.3 社会工作者存在角色不清或双重角色 | 第34-35页 |
3.3 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尚不完善 | 第35-37页 |
3.3.1 社会组织外部环境支持力度不足 | 第35页 |
3.3.2 社区社会工作者激励保障措施不足 | 第35-36页 |
3.3.3 社区志愿者激励措施缺乏 | 第36-37页 |
3.4 各主体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 第37-40页 |
3.4.1 社会组织承接服务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3.4.2 社会工作者服务能力欠佳 | 第38页 |
3.4.3 社区志愿者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偏低 | 第38-40页 |
第四章 F社区“四社联动”实施对策与建议 | 第40-48页 |
4.1 构建政府引导下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 | 第40-41页 |
4.1.1 明确“四社”各方职能 | 第40-41页 |
4.1.2 建立“自上而下”的推动机制 | 第41页 |
4.1.3 实现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深度合作 | 第41页 |
4.2 强化社区支撑“四社联动”平台的功能 | 第41-42页 |
4.2.1 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 第41-42页 |
4.2.2 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理念的转变 | 第42页 |
4.3 完善“四社联动”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 | 第42-44页 |
4.3.1 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 | 第42-43页 |
4.3.2 完善社会工作者考核与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4.3.3 改进社区志愿者激励措施 | 第44页 |
4.4 提升“四社”主体服务能力 | 第44-48页 |
4.4.1 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 第44-45页 |
4.4.2 优化在地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 第45页 |
4.4.3 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访谈大纲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