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21-41页 |
第一节 盈余质量的内涵 | 第21-27页 |
一、盈余质量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二、盈余质量的特征 | 第22-23页 |
三、当前盈余质量的主要计量方式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32页 |
一、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 第27-28页 |
二、股东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 | 第28-29页 |
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 | 第29-31页 |
四、股东与债权人的代理问题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公司治理理论 | 第32-39页 |
一、公司治理的涵义 | 第33-34页 |
二、公司治理的目标 | 第34-35页 |
三、公司治理的模式 | 第35-37页 |
四、国内外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 | 第37-39页 |
第四节 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第39-41页 |
一、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二、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设计 | 第41-47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一、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假设 | 第41页 |
二、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假设 | 第41页 |
第二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41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研究变量 | 第42-46页 |
一、被解释变量 | 第42-43页 |
二、解释变量 | 第43-44页 |
三、控制变量 | 第44-46页 |
第四节 研究模型 | 第46-47页 |
一、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模型 | 第46页 |
二、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模型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 第47-56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一、修正的DD(2002)模型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二、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页 |
三、研究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方差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9-51页 |
一、方差分析 | 第49-50页 |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一、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二、代理冲突、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54-56页 |
一、改变分组检验的度量标准 | 第54-55页 |
二、改变度量标准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6-57页 |
一、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根本 | 第56-57页 |
二、缓解代理冲突是关键 | 第57页 |
三、注重动态地保持较高的盈余质量 | 第57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7-59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57-5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