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图清单 | 第14-16页 |
| 表清单 | 第16-17页 |
| 1 前言 | 第17-34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的结构特征 | 第18-20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的发酵生产 | 第20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 第20-22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的鉴定 | 第22-25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的活性 | 第25页 |
| ·Peptaibols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 第25-27页 |
| ·哈茨木霉菌具有抗生活性的其它次生代谢产物 | 第27-33页 |
| ·单端孢霉烯毒素类 | 第27-28页 |
| ·吡喃酮类 | 第28页 |
| ·吡喃类 | 第28-29页 |
| ·杂环氮类 | 第29页 |
| ·环戊烯酮类 | 第29-30页 |
| ·聚酮类 | 第30页 |
| ·丁烯酸内酯类 | 第30页 |
| ·异氰类 | 第30-31页 |
| ·二酮哌嗪类 | 第31页 |
| ·菖蒲烷类 | 第31页 |
| ·Harzialactones | 第31-32页 |
| ·Setin类 | 第32页 |
| ·Cyclonerodiol类 | 第32页 |
| ·Miscelanea类 | 第32-33页 |
| ·立题依据 | 第33-34页 |
| 2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中Peptaibols类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34-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41页 |
| ·试验菌株 | 第3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 ·Peptaibols薄层层析板TDM特异性显色方法 | 第35-36页 |
| ·Peptaibols活性分析方法 | 第36页 |
| ·哈茨木霉菌液体发酵培养 | 第36-38页 |
| ·XAD-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 | 第38-39页 |
| ·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 | 第39-40页 |
| ·高效薄层层析硅胶制备板分离 | 第40页 |
| ·HPLC制备分离 | 第40-41页 |
| ·Peptaibols的结构鉴定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9页 |
|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的生产 | 第41-43页 |
| ·XAD-2大孔树脂分离结果 | 第43-45页 |
| ·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结果 | 第45页 |
| ·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分离结果 | 第45-47页 |
| ·HPLC制备分离结果 | 第47-48页 |
| ·Peptaibols的结构鉴定结果 | 第4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3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中Peptaibols类抗菌肽活性研究 | 第61-7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 ·试验菌株 | 第6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1页 |
| ·Peptaibols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形态影响 | 第61-62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影响 | 第62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菌核形成及萌发影响 | 第62-63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膜通透性影响 | 第63-64页 |
| ·Peptaibols与木霉素(Trichodermin)对病原真菌的联合作用 | 第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形态影响 | 第64-66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影响 | 第66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菌核形成及萌发影响 | 第66-67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膜通透性影响 | 第67页 |
| ·Peptaibols对病原真菌细胞壁影响 | 第67-68页 |
| ·Peptaibols与木霉素(Trichodermin)对病原真菌的联合作用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4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 ·创新点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