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轻钢结构论文

轻钢龙骨体系住宅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国内外轻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第10-14页
  1.1.1 传统结构体系住宅存在的问题及钢结构住宅发展的必然性第10-11页
  1.1.2 轻钢结构住宅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第11-12页
  1.1.3 推广轻钢结构住宅的主要障碍和可能性第12-14页
 1.2 轻钢龙骨体系住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第14-21页
  1.2.1 轻钢龙骨体系住宅构成特点及综合优势第15-16页
  1.2.2 国外对木龙骨复合承载墙体进行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第16-19页
  1.2.3 国外对轻钢龙骨复合承载墙体及体系住宅进行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第19-20页
  1.2.4 国内进行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25页
第二章 轻钢龙骨体系的计算原理第25-38页
 2.1 受压板件的有效宽度第25-27页
 2.2 轻钢龙骨体系的结构计算分析第27-29页
 2.3 轻钢龙骨体系中构件承载力的相关计算第29-36页
  2.3.1 自攻螺钉承载能力的计算第29-30页
  2.3.2 楼层托梁的计算第30-32页
  2.3.3 墙体立龙骨考虑罩面板支承效应的计算第32-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第三章 轻钢龙骨复合承载墙体抗侧性能的简化理论分析第38-49页
 3.1 简化理论分析方法的推导第38-45页
  3.1.1 轻钢龙骨复合承载墙体抗侧变形的简化第38-40页
  3.1.2 墙单元抗侧性能理论分析方法的推导第40-43页
  3.1.3 复合承载墙体抗侧性能的确定第43-45页
 3.2 简化理论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45-47页
  3.2.1 简化理论分析方法的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第45-46页
  3.2.2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四章 轻钢龙骨复合承载墙体抗侧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49-66页
 4.1 复合承载墙体抗侧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意义第49-50页
 4.2 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0-53页
  4.2.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力学分析第50-51页
  4.2.2 材料特性的输入及单元的选用第51-53页
 4.3 连接元特性参数的确定及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53-57页
  4.3.1 连接元特性参数的确定第53-54页
  4.3.2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54-57页
 4.4 复合承载墙体的影响参数分析第57-63页
  4.4.1 高宽比对复合承载墙体抗剪强度和滞回性能的影响第57-60页
  4.4.2 螺钉间距对复合承载墙体抗剪强度和滞回性能的影响第60-63页
 4.5 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五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轻钢龙骨体系住宅时程反应分析第66-77页
 5.1 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第66-68页
  5.1.1 时程分析法的特点第66页
  5.1.2 时程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第66-67页
  5.1.3 采用时程分析法的注意事项第67-68页
 5.2 轻钢龙骨体系住宅二维简化模型及其基本动力特性第68-71页
  5.2.1 二维简化模型及分析参数第68-69页
  5.2.2 基本动力特性第69-71页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轻钢龙骨体系住宅非线性时程分析第71-75页
  5.3.1 时程分析结果及抗震设防区适用范围的探讨第71-73页
  5.3.2 影响参数分析第73-75页
 5.4 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第六章 多层轻钢龙骨体系住宅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第77-87页
 6.1 多层轻钢龙骨体系住宅的必要性及关键问题第77-78页
 6.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在多层轻钢龙骨体系住宅中的应用第78-83页
  6.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第78-80页
  6.2.2 基于性能的多层轻钢龙骨体系住宅抗震设计方法第80-83页
 6.3 多层轻钢龙骨体系住宅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实例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第七章 结语第87-90页
 7.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87-89页
 7.2 研究展望第89-90页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薯蓣皂甙元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定量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纯种发酵泡菜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