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妇幼卫生论文--儿童、少年卫生论文

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导论第10-20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页
 (三) 研究内容第11-12页
 (四) 研究综述第12-17页
 (五) 研究视角第17-19页
 (六)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艾滋孤儿需要及各主体提供的支持第20-27页
 (一) 艾滋孤儿的需要层次第20-23页
  1. 需要及相关理论第20-21页
  2. 艾滋孤儿的需要层次第21-23页
 (二) 各主体对艾滋孤儿的支持第23-27页
  1. 家族:物质支持和情感慰藉第23-24页
  2. 政府:制度支持第24-25页
  3. 大众传媒:信息传递和汇集资源第25-26页
  4. 非政府组织:专业服务和多元帮扶第26页
  5. 企业:物质资助第26-27页
三、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表现及成因第27-37页
 (一) 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过程第27-28页
  1. 艾滋孤儿污名的形成过程第27-28页
  2. 获取社会支持中艾滋孤儿污名化加剧的过程第28页
 (二) 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的表现第28-33页
  1. 政府:“福利污名”和政策缺失或流于形式第29-30页
  2. 大众传媒:空间和程度上加剧艾滋孤儿污名化第30-32页
  3. 非政府组织:污名在空间上传播第32-33页
 (三) 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原因探讨第33-37页
  1. 施加污名者:各社会支持主体第33-36页
  2. 污名承受者:话语权缺失第36页
  3. 小结:两难困境即提供支持vs.污名加剧第36-37页
四、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后果第37-48页
 (一) 艾滋孤儿对污名化加剧的回应第37-42页
  1. 艾滋孤儿对自身污名身份的认同第37-39页
  2. 艾滋孤儿对自身污名身份的消解第39-42页
 (二) 初级群体、村干部对艾滋孤儿污名化加剧的回应第42-46页
  1. 监护人:“顺其自然”或“逼迫讨要”第42-43页
  2. 同伴群体分化:同病相怜VS隐性排斥第43-45页
  3. 村干部:截留支持物资,挪作他用第45-46页
 (三) 社会大众对艾滋孤儿污名化加剧的回应第46-48页
  1. 伸出援手,积聚爱心第46页
  2. 形成刻板印象,需求与支持错位第46-48页
五、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的消解及反思第48-53页
 (一) 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的消解第48-51页
  1. 施加污名者:加快立法与提高专业敏感性第48-50页
  2. 受污名者:提高权利意识,自立自强第50页
  3. 支持内容:工具型支持为主向工具性与情感性支持并重转变第50-51页
 (二) 由艾滋孤儿获取社会支持中污名化加剧引起的反思第51-53页
  1. 两难困境:支持需求与污名化加剧第51页
  2. 支持内容丰富化,变“输血”为“造血”第51页
  3. 把握真实需要,避免支持与需求错位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第57-5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CAMTA1参与冷胁迫应答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林纾译《拊掌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