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司法之殇:全媒体时代民意审判挑战司法公信 | 第15-28页 |
(一) 全媒体为民意审判影响司法公信创造条件 | 第15-18页 |
1. 民意审判及其生成要件 | 第15-17页 |
2. 司法公信及其构成性分析 | 第17页 |
3. 全媒体加剧民意审判对司法公信的侵蚀 | 第17-18页 |
(二) 民意审判凸显司法公信危机 | 第18-21页 |
1. 司法公共案件中民意审判痕迹明显 | 第18-19页 |
2. 民意审判能量巨大 | 第19-20页 |
3. 民意审判作用路径程式化 | 第20-21页 |
(三) 民意审判削弱司法公信根基 | 第21-28页 |
1. 民意审判侵蚀司法独立 | 第21-22页 |
2. 民意审判弱化司法权威 | 第22-24页 |
3. 民意审判动摇司法信仰 | 第24-26页 |
4. 民意审判干扰司法公正 | 第26-28页 |
二、失落的审判权:公共视域中的司法案件何以遭遇民意审判 | 第28-42页 |
(一) 从历史说起:法治文化薄弱,司法权威先天不足 | 第28-32页 |
1. 行政统辖司法,宗族切割裁判权 | 第28-30页 |
2.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无力 | 第30-31页 |
3. 儒家文化下的礼法融合与现代法律理念之扦格 | 第31-32页 |
(二) 司法审判之公正与信用问题的现实存在 | 第32-37页 |
1. 司法审判受行政干扰 | 第33-34页 |
2. 法官素质良莠不齐 | 第34-35页 |
3.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失范运用 | 第35-36页 |
4. 法院执行陷入困境 | 第36-37页 |
(三) 全媒体时代公民权非理性膨胀压缩司法公信 | 第37-42页 |
1. 公民社会唤醒民意,信息化表达渠道畅达 | 第38-39页 |
2. 民意理性表达的客观认知不足 | 第39-40页 |
3. 公民权非理性膨胀,挤压弱势司法审判权 | 第40-42页 |
三、突破民意审判桎梏:制度与文化共同奠基司法公信 | 第42-53页 |
(一) 司法出离民意裹挟须制度与文化双重建构 | 第42-47页 |
1. 民意裹挟下的审判权非理性运作削弱司法公信 | 第42-44页 |
2. 建章立制是司法独立的基本保障 | 第44-46页 |
3. 司法文化是司法立信的环境支持 | 第46-47页 |
(二) 全媒体下的民主监督倒逼司法机制优化 | 第47-51页 |
1. 以司法公开化解行政钳制 | 第47-48页 |
2. 以司法公开倒逼队伍建设 | 第48-49页 |
3. 主动公开,消除公众猜疑与偏见 | 第49-50页 |
4. 加强沟通,引导舆论助力法院执行 | 第50-51页 |
(三) 媒体与司法良性互动刺激司法文化当下生成 | 第51-53页 |
四、养成式生态回应民意审判挑战:多方联动共育公民法律素养 | 第53-64页 |
(一) 以公共视域中的司法案件为契机培育公民法律素养 | 第53-55页 |
1. 以案说法,增量公民的法律知识与法治精神 | 第54-55页 |
2. 以案辨理,明确公民在司法领域的权界 | 第55页 |
(二) 法律职业共同体规范庭外言论,发挥民意导引功能 | 第55-60页 |
1. 法律职业共同体庭外言论活跃 | 第56-57页 |
2. 法律职业共同体庭外言论的应然量度 | 第57-58页 |
3. 以司法伦理规则实现庭外言论规范 | 第58-60页 |
(三) 学校教育回应公民法律素养培育诉求 | 第60-64页 |
1. 学校教育中加强公民法律素养培育的内容建构 | 第60-62页 |
2. 学校教育坚持公民法律素养培育的体系化建构 | 第62-63页 |
3. 学校教育中的公民法律素养培育应注重现实关照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