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公债与国债概述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公债概述 | 第15-19页 |
一、公债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 | 第16-17页 |
二、公债的政策功能和经济效应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国债概述 | 第19-23页 |
一、国债概念及其种类 | 第19-20页 |
二、国债法律关系分析 | 第20-21页 |
三、国债流通及国债流通市场的内涵和价值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及其法律现状与负面影响分析 | 第23-36页 |
第一节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 | 第23-27页 |
一、国债流通市场的历史进程 | 第23-25页 |
二、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法律现状及其引致的负面影响 | 第27-36页 |
一、国债流通市场的法律现状 | 第28-30页 |
二、法律缺陷对国债流通市场的负面影响 | 第30-36页 |
第三章 域外关于国债流通市场的立法与监管体系考察 | 第36-43页 |
第一节 美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立法与监管模式 | 第36-38页 |
一、基础性与专门性相结合的立法 | 第36-37页 |
二、政府集中型监管模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英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立法与监管模式 | 第38-40页 |
一、分散性的立法 | 第39页 |
二、传统自律型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日本国债流通市场的立法与监管模式 | 第40-43页 |
一、基础性与专门性相结合的立法 | 第41页 |
二、中间型监管模式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法律规制的完善思路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制定统一的公债立法 | 第43-46页 |
一、公债立法模式的理论争议 | 第43-44页 |
二、公债统一立法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三、公债立法的基本框架设计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完善国债流通市场的法律监管制度 | 第46-49页 |
一、实现监管规则的统一 | 第46-47页 |
二、实现政府监管机构的统一及监管的专业化 | 第47-48页 |
三、实现自律监管水平的提升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增强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 | 第49-55页 |
一、建立起统一互联的国债流通市场 | 第49-52页 |
二、创新国债相关产品 | 第52-53页 |
三、完善做市商制度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