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社会支持网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问题提出第8-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文献综述第9-16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6-17页
     ·新生代农民工第16页
     ·社会支持网第16-17页
   ·研究设计第17-20页
     ·研究框架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创新第18-19页
     ·样本概况第19-20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社会支持网的基本特征第20-26页
   ·就业社会支持网的网络规模第20页
   ·就业社会支持网的关系构成第20-21页
   ·就业社会支持网的网络密度第21-22页
   ·就业社会支持网的趋同性第22-24页
   ·就业社会支持网的异质性第24-26页
第三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社会支持网网络特征的因素第26-32页
   ·影响网络规模的因素第26-28页
     ·个人特征对网络规模的影响第26-27页
     ·求助主动性对网络规模的影响第27-28页
   ·影响关系构成的因素第28-29页
     ·个人特征对关系构成的影响第28页
     ·求助主动性对关系构成的影响第28-29页
   ·影响社会支持网趋同性的因素第29-31页
   ·影响社会支持网异质性的因素第31-32页
第四章 就业社会支持网提供社会支持的情况第32-37页
   ·物质支持第32-33页
   ·信息支持第33-34页
   ·情感支持第34-35页
   ·支持来源与支持内容的交互分析第35-37页
第五章 社会支持网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第37-49页
   ·社会支持网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分析第37-40页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就业状况的自我评价第40-42页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第42-49页
     ·主观非制度性困难第42-45页
     ·客观制度性困难第45-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49-57页
   ·研究结论第49-50页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社会支持网的讨论第50-51页
   ·对策第51-56页
   ·研究不足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国有企业青年价值观现状及其构建路径--以陕西省调研为例
下一篇:本科学员信息安全保密素养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