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特色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特色 | 第11-1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 第14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 第14-16页 |
·台湾土地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现行台湾土地政策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19-29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集体土地的定义与分类 | 第19页 |
·集体土地权利类型 | 第19-20页 |
·集体土地登记 | 第20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定义 | 第20-21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 | 第21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 第21页 |
·基础理论 | 第21-25页 |
·传统物权理论 | 第21-22页 |
·传统民法的共有理论 | 第22-23页 |
·二元物权理论 | 第23-24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土地登记制度改革 | 第25-29页 |
·土地登记的概念及特征 | 第25页 |
·土地登记与物权 | 第25-26页 |
·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 | 第26页 |
·土地登记制度改革 | 第26-27页 |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改革 | 第27-29页 |
第4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概述 | 第29-35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 | 第29-32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内容 | 第29-31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方法 | 第31-32页 |
·土地登记的作用与意义 | 第32-33页 |
·土地登记的作用 | 第32页 |
·土地登记的意义 | 第32-33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第5章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 第35-49页 |
·县域基本情况 | 第35-38页 |
·土地权属类型构成与分布情况 | 第38-42页 |
·土地权属类型构成 | 第38-39页 |
·土地权属类型区域分布 | 第39-40页 |
·集体土地分类构成及分布 | 第40-42页 |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概况 | 第42-49页 |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原则 | 第42页 |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案 | 第42-45页 |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 | 第45-49页 |
第6章 宜宾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问题分析 | 第49-59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有待明确 | 第49-52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有待确认 | 第52-53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有待完善 | 第53-54页 |
·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有待实现 | 第54-58页 |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有待落实 | 第58-5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7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对策 | 第60-70页 |
·主体的确定与客体的明晰 | 第60-63页 |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主体 | 第60-62页 |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 | 第62页 |
·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 | 第62-63页 |
·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行使 | 第63-67页 |
·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 | 第63-64页 |
·健全集体土地所有权组织机构 | 第64-65页 |
·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性的保障机制 | 第65-67页 |
·落实登记工作与创新管理运用 | 第67-68页 |
·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契机,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 | 第68-69页 |
·开展宗地代码编制,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身份证号”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