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发展现状 | 第11页 |
·应用项目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工作 | 第12页 |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Statecharts介绍以及模型验证 | 第14-26页 |
·Statecharts定义 | 第14-15页 |
·Statechart项定义 | 第15-16页 |
·Statecharts的限制条件 | 第16-18页 |
·同步假说 | 第16页 |
·保持因果关系假说 | 第16-17页 |
·表达优先假说 | 第17页 |
·其它限制条件 | 第17-18页 |
·一些Statecharts的变型介绍 | 第18-19页 |
·Basic Statecharts介绍 | 第18页 |
·时间Statecharts介绍 | 第18-19页 |
·Kripke Structure | 第19-20页 |
·时态逻辑 | 第20-25页 |
·迁移系统 | 第20-21页 |
·线性时态逻辑及其验证方法 | 第21-22页 |
·计算树时态逻辑及其验证方法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 | 第26-38页 |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的定义 | 第26-27页 |
·Statechart项定义 | 第27-28页 |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的操作语义与说明语义 | 第28-32页 |
·En(Conf,I, Xconf,T)函数定义 | 第28-29页 |
·操作语义 | 第29-30页 |
·说明语义 | 第30-32页 |
·跨边界的Statecharts的离散状态激活集的变迁 | 第32-33页 |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的状态变化 | 第33-35页 |
·时延变迁 | 第34页 |
·离散变迁 | 第34-35页 |
·建模与分析 | 第35-36页 |
·建模方法 | 第35-36页 |
·可达状态集分析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的验证 | 第38-46页 |
·现有Statecharts验证方法介绍 | 第38-40页 |
·Statemate | 第38页 |
·Promela和SPIN | 第38页 |
·NuSMV | 第38-40页 |
·CTL验证方法 | 第40-45页 |
·将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转换成Kripke Structure | 第40-42页 |
·将需要验证的性质转换成CTL公式 | 第42页 |
·使用CTL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进行验证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与验证 | 第46-58页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介绍 | 第46-49页 |
·概念介绍 | 第46-47页 |
·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与物联网的异同 | 第48-49页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的QoS | 第49页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模型 | 第49-51页 |
·时空模型 | 第49-50页 |
·Physicalnet模型 | 第50-51页 |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模 | 第51-52页 |
·带连续变量的Statecharts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验证 | 第52-56页 |
·上文验证方法的不足 | 第52页 |
·Online验证 | 第52-55页 |
·Online验证与Offline验证比较 | 第55-56页 |
·验证结果的使用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安全信息联动工程系统 | 第58-65页 |
·安全信息联动工程系统介绍 | 第58页 |
·安全信息联动工程系统分析 | 第58-59页 |
·安全信息联动工程系统建模 | 第59-62页 |
·安全信息联动工程系统验证 | 第62-64页 |
·Offline验证 | 第62-64页 |
·Online验证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