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组煤底板寒武灰岩疏水降压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 第15-27页 |
·矿区地层及煤层 | 第15-19页 |
·矿区地层 | 第15-17页 |
·矿区煤层 | 第17-19页 |
·矿区地质构造 | 第19-23页 |
·褶皱 | 第19-20页 |
·断层 | 第20-23页 |
·矿区水文地质 | 第23-27页 |
·含水层 | 第23-24页 |
·隔水层 | 第24-27页 |
3 寒武灰岩地热水运移规律 | 第27-39页 |
·主要充水含水层 | 第27-29页 |
·中、上寒武系灰岩含水层 | 第27页 |
·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 第27-29页 |
·寒武灰岩水位动态特征 | 第29-32页 |
·单孔水位历时特征 | 第29-32页 |
·水位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页 |
·寒武灰岩温度场特征 | 第32-35页 |
·地温梯度分布 | 第32-34页 |
·地温分布 | 第34-35页 |
·循环运移机理 | 第35-39页 |
·循环深度 | 第35-36页 |
·循环运移机理 | 第36-39页 |
4 寒武灰岩突水危险性评价 | 第39-61页 |
·矿井突水特征 | 第39-41页 |
·突水水源 | 第39-40页 |
·突水通道 | 第40-41页 |
·矿井涌水量特征 | 第41-49页 |
·基本特征 | 第41-44页 |
·充水影响因素 | 第44-49页 |
·富水异常区探测 | 第49-51页 |
·地球物理勘探 | 第49-51页 |
·富水异常区 | 第51页 |
·底板灰岩突水危险性评价 | 第51-61页 |
·寒武灰岩含水层 | 第52-54页 |
·L7薄层灰岩含水层 | 第54-58页 |
·L2薄层灰岩含水层 | 第58-61页 |
5 疏水降压技术研究 | 第61-73页 |
·底板水害区域治理方案 | 第61-64页 |
·井下强排岩溶水 | 第61-63页 |
·底板岩层井下注浆加固 | 第63-64页 |
·底板灰岩水疏水降压 | 第64-67页 |
·疏水降压孔平面布局 | 第64-67页 |
·疏水降压孔垂向布局 | 第67页 |
·疏水水量及水质 | 第67-73页 |
·疏水水量 | 第67-68页 |
·疏水水质 | 第68-70页 |
·地下水利用 | 第70-73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页 |
·建议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