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反射镜的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三维人体测量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传统的服装定制 | 第12页 |
·数字化服装定制 | 第12-13页 |
·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意义 | 第13-14页 |
·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测量方法介绍 | 第14-15页 |
·激光扫描技术 | 第14页 |
·白光扫描技术 | 第14-15页 |
·红外扫描技术 | 第15页 |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5-18页 |
·课题的背景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页 |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原理及系统架构 | 第20-27页 |
·传统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介绍 | 第20-22页 |
·三角几何测量原理 | 第22-23页 |
·微反射镜的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系统结构介绍 | 第23-24页 |
·系统各部分器件介绍 | 第24-25页 |
·双目视觉测量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系统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及选型 | 第27-41页 |
·微反射镜 | 第27-30页 |
·微反射镜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27-29页 |
·微反射镜选型 | 第29-30页 |
·线激光器 | 第30-33页 |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 第31页 |
·半导体线激光器的选型 | 第31-33页 |
·工业相机 | 第33-36页 |
·工业相机的工作原理 | 第33页 |
·影响相机性能的主要参数 | 第33-35页 |
·相机的选型 | 第35-36页 |
·基于FPGA的控制电路 | 第36-38页 |
·FPGA的基本结构 | 第36-38页 |
·FPGA的选型 | 第38页 |
·系统装配结构 | 第38-40页 |
·激光器管架 | 第38-39页 |
·微反射镜镜架 | 第39-40页 |
·固定高度平板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电子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41-62页 |
·FPGA硬件系统总体框图 | 第41-45页 |
·电源电路 | 第41-42页 |
·时钟电路 | 第42页 |
·FPGA下载电路 | 第42-43页 |
·D/A转换电路 | 第43页 |
·通信接口电路 | 第43-44页 |
·FPGA逻辑设计简介 | 第44-45页 |
·基于FPGA的通用信号发生器设计 | 第45-57页 |
·DDS工作原理 | 第46-48页 |
·DDS的FPGA实现 | 第48-53页 |
·UART接口的FPGA实现 | 第53-57页 |
·微反射镜驱动电路设计 | 第57-61页 |
·直流输入电路 | 第58页 |
·供电提示电路 | 第58页 |
·升压电路 | 第58-60页 |
·输出控制电路 | 第60页 |
·外部供电电路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基于LabVIEW的用户界面设计 | 第62-67页 |
·LabVIEW开发平台介绍 | 第62-63页 |
·LabVIEW软件简介 | 第62-63页 |
·LabVIEW设计流程 | 第63页 |
·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 第63-66页 |
·UI的概念 | 第63-64页 |
·UI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 第64-65页 |
·UI的LabVIEW实现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相机标定与图像处理算法 | 第67-79页 |
·相机的标定 | 第67-71页 |
·线性模型相机标定 | 第67-69页 |
·双目相机标定模型 | 第69-70页 |
·双目相机标定过程 | 第70-71页 |
·图像获取 | 第71-73页 |
·人体三维图像处理理论研究 | 第73-77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73-75页 |
·图像二值化 | 第75-76页 |
·光带细化算法研究 | 第76-77页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总结 | 第7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Ⅰ:DDS的Verilog实现 | 第83-84页 |
附录Ⅱ:UART的Verilog实现 | 第84-89页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