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目录 | 第1-7页 |
Contents | 第7-11页 |
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导论 | 第15-3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27页 |
四、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五、章节安排 | 第28-31页 |
第一章 劳动力政策的分析框架 | 第31-55页 |
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政治学范式 | 第31-41页 |
一、社会政策与政策分析 | 第31-37页 |
二、政策分析的政治学范式 | 第37-41页 |
第二节 劳动力政策 | 第41-45页 |
一、劳动力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 第41-42页 |
二、劳动力政策的内容 | 第42-43页 |
三、劳动力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区别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变量确定 | 第45-52页 |
一、生产力变迁 | 第45-48页 |
二、社会结构变迁 | 第48-50页 |
三、社会价值观念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二章 工业革命——欧洲劳动力政策的雏形 | 第55-73页 |
第一节 生产力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 | 第56-59页 |
一、劳动力商品出现 | 第56-57页 |
二、劳动力结构变迁 | 第57-59页 |
第二节 社会价值观念变迁 | 第59-63页 |
一、平等理论 | 第60页 |
二、政治保守主义 | 第60-61页 |
三、经济自由主义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劳动力政策 | 第63-69页 |
一、以社会救助和社会救济为目标的社会性政策 | 第63-66页 |
二、《工厂法》与劳动关系立法的出现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3页 |
第三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力政策 | 第73-93页 |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变迁 | 第73-81页 |
一、产业结构变迁 | 第75-76页 |
二、就业结构变迁 | 第76-78页 |
三、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问题的出现 | 第78-80页 |
四、政治结构变迁 | 第80-81页 |
第二节 社会价值观念变迁 | 第81-86页 |
一、英国的新自由主义及费边主义 | 第82-83页 |
二、德国的新历史学派 | 第83-86页 |
第三节 政府主导的劳动力政策 | 第86-90页 |
一、国家干预思想开始盛行 | 第86-87页 |
二、劳动力保护受到重视 | 第87-90页 |
小结 | 第90-93页 |
第四章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劳动力政策的发展 | 第93-131页 |
第一节 “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 | 第93-95页 |
第二节 二战之后欧洲各国的产业和就业结构变迁 | 第95-98页 |
一、产业结构变迁 | 第95-97页 |
二、就业结构变迁 | 第97-98页 |
第三节 价值观念变迁 | 第98-106页 |
一、英国的凯恩斯主义贝弗里奇报告 | 第98-102页 |
二、德国弗莱堡学派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 第102-106页 |
第四节 充分就业的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 | 第106-113页 |
一、国有化政策 | 第107-110页 |
二、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 | 第110-113页 |
第五节 欧洲各国充分就业政策的内容 | 第113-127页 |
一、建立专门的就业管理机构 | 第113-116页 |
二、劳动力保护政策与法律 | 第116-119页 |
三、集体谈判制度 | 第119-127页 |
小结 | 第127-131页 |
第五章 20世纪70年代之后欧洲各国劳动力政策的调整 | 第131-161页 |
第一节 社会结构变迁与福利国家危机 | 第132-140页 |
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迁 | 第132-134页 |
二、福利国家的“滞胀”问题 | 第134-138页 |
三、劳动成本的增加和劳动力积极性的降低 | 第138-139页 |
四、失业问题大量出现 | 第139-140页 |
第二节 欧洲各国私有化和产业政策调整 | 第140-150页 |
一、私有化政策 | 第140-144页 |
二、产业政策调整 | 第144-150页 |
第三节 欧洲各国劳动力政策的调整 | 第150-159页 |
一、调整劳动力供给的政策 | 第150-155页 |
二、改革劳动关系政策 | 第155-159页 |
小结 | 第159-161页 |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各国劳动力政策的变迁 | 第161-215页 |
第一节 欧洲体化中的劳动就业政策 | 第163-167页 |
一、欧盟共同就业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 第163-165页 |
二、欧盟共同就业政策对成员国的影响 | 第165-167页 |
第二节 价值观念变迁 | 第167-173页 |
一、“第三条道路”理论 | 第167-170页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0-173页 |
第三节 欧洲各国劳动力政策的发展 | 第173-193页 |
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 第173-189页 |
二、劳资关系政策调整 | 第189-193页 |
第四节 金融危机中欧洲各国青年就业政策调整 | 第193-205页 |
一、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各国青年失业的基本状况 | 第194-196页 |
二、青年失业的原因分析 | 第196-199页 |
三、各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青年就业政策 | 第199-203页 |
四、各国采取的青年失业政策的特点分析 | 第203-205页 |
第五节 金融危机中德国的“就业奇迹” | 第205-212页 |
一、适度的工资水平——德国就业奇迹的前提 | 第206-207页 |
二、短时工作制和工时账户制——德国就业奇迹的强心剂 | 第207-211页 |
三、德国经济危机中劳动力政策调整的特点 | 第211-212页 |
小结 | 第212-215页 |
结论 | 第215-2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21-235页 |
致谢 | 第235-2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36-23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