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春市某小学某班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21页
 一、 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 实践意义第8-10页
  (二)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0-16页
  (一) 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概况第10-13页
  (二) 国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校适应方面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三、 概念界定与说明第16-18页
  (一) 入学教育定义第16-17页
  (二) 幼小衔接定义第17页
  (三) 学校适应与学校适应教育的定义第17-18页
  (四) 学校适应教育、入学教育与幼小衔接的区别第18页
 四、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8-19页
 五、 研究方法第19页
  (一) 参与式观察法第19页
  (二) 深度访谈法第19页
  (三) 同伴提名测试法第19页
 六、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9-21页
  (一) 研究重难点第19-20页
  (二) 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一、 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第21-23页
  (一)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第21页
  (二) 低年级小学生知觉和注意发展特点第21页
  (三) 低年级小学生集体意识的发展第21-22页
  (四)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征第22页
  (五)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第22-23页
  (六) 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小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第23页
 二、 哈克的幼小衔接的断层理论第23-25页
第二章 小学新生学校适应教育状况描述第25-36页
 一、 学校适应教育的个别片段第26-30页
  (一) 入学第一步:报名第26页
  (二) 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第26-30页
 二、 学校适应教育的目标第30-31页
 三、 学校适应教育的内容第31-34页
 四、 学校适应教育的方式方法第34-36页
第三章 小学新生学校适应教育的效果呈现第36-45页
 一、 学业适应方面第36-38页
 二、 人际关系适应方面第38-41页
  (一) 同伴关系适应第38-40页
  (二) 师生关系适应第40-41页
 三、 日常生活常规适应方面第41-42页
 四、 情绪适应方面第42-45页
第四章 小学新生学校适应教育存在问题及分析第45-52页
 一、 学校适应教育目标太浅显第45-46页
 二、 学校适应教育内容不全面第46-47页
 三、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增多第47-48页
 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第48-49页
 五、 学校入学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第49-52页
第五章 小学新生学校适应教育的改善建议第52-60页
 一、 学校管理方面的改善建议第52-54页
  (一) 将幼儿园设立在小学中第52页
  (二) 做好迎接新生的准备第52-54页
 二、 教师:做好学生人生的导航员第54-56页
  (一) 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第54-55页
  (二) 知彼知己,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第55-56页
  (三) 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形式的相结合第56页
 三、 建立多种渠道的家校沟通方式,形成教育合力第56-60页
  (一) 家校合作在学校适应教育中的作用第56-57页
  (二) 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第57-60页
结语第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迹的扬弃与人性回归之匡正--休谟“神迹”思想研究
下一篇: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东北地区七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