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7-10页
1.文献综述第10-25页
   ·水稻纹枯病介绍第10-13页
     ·水稻纹枯病病菌第10-12页
     ·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治第12-13页
   ·水稻纹枯病突变体的构建方法第13-15页
     ·物理诱变第13页
     ·化学诱变第13-14页
     ·外源基因导入诱变第14-15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原理及其转化方式第15-20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原理第16-17页
     ·农杆菌介导外源T-DNA整合基因组的方式第17-19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在纹枯病以及其他真菌病害中的应用第19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在真菌病害中的应用前景第19-20页
   ·水稻纹枯病菌转化体系第20-21页
     ·筛选标记第20页
     ·真菌转化载体——双元载体第20-21页
     ·启动子第21页
   ·侧翼序列扩增方法第21-23页
     ·Tail-PCR第21-22页
     ·反向PCR(I-PCR)第22-23页
     ·水稻纹枯病菌突变体库构建的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水稻纹枯病菌突变体库构建的目的第23-24页
     ·水稻纹枯病菌突变体库构建的目的第24页
     ·水稻纹枯病菌突变体库构建的意义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40页
   ·材料第25-27页
     ·水稻纹枯病菌材料第25页
     ·菌株和载体第25页
     ·化学试剂和分子试剂第25-26页
     ·仪器设备第26页
     ·细菌培养基第26页
     ·真菌培养基第26-27页
     ·适合水稻纹枯病菌转化的培养基第27页
   ·方法第27-40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纯化、再生第27-30页
     ·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块的制备第30页
     ·双元转化载体的构建及检测第30-31页
     ·双元载体转化农杆菌第31-33页
     ·农杆菌EHA105转化原生质体和菌丝块第33-38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与REMI、原生质体介导转化的转化效率比较第38-39页
     ·转化子侧翼序列克隆第39-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67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纯化、再生第40-49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纯化第40-45页
     ·原生质体的再生及优化第45-47页
     ·讨论第47-49页
   ·双元载体的构建、检测以及转化检测第49-51页
     ·双元载体的构建检测第49-51页
     ·双元载体的转化检测第51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转化子的检测第51-54页
     ·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DNA的检测第51-52页
     ·转化子hyg和sGFP基因PCR检测第52-53页
     ·转化子荧光显微观察第53-54页
   ·农杆菌介导转水稻纹枯病菌体系构建第54-60页
     ·AS对转化子获得的影响第55页
     ·AS浓度对转化的影响第55-56页
     ·农杆菌/原生质体比对转化的影响第56-57页
     ·共培养温度对转化的影响第57-58页
     ·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58-59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与REMI、原生质体介导转化的比较第59-60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原生质体、菌丝的比较第60页
   ·突变子菌落形态、菌丝形态、致病性观察第60-64页
     ·转化子形态观察第60-61页
     ·突变子生长速度测定第61-62页
     ·菌丝形态观察以及其与标准菌株融合第62-63页
     ·突变出侵染水稻叶荧光观察以及致病性观察第63-64页
   ·突变株侧翼序列扩增第64-67页
4. 讨论与结论第67-69页
   ·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纯化、再生第67页
   ·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7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原生质体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第67-68页
   ·转化子的的检测第68页
   ·突变子的形态、致病性观察第68页
   ·突变子侧翼序列的扩增第68-69页
5 后续实验展望第69-70页
   ·全长突变子基因克隆第69页
   ·突变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研究基因细胞定位第69页
   ·功能基因的互补、干涉验证第69-70页
6.主要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字花科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生防菌的筛选及其诱变选育
下一篇:苏云金芽胞杆菌新型cry8类基因的克隆及其工程菌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