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类型学的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11-14页
     ·研究的对象第11-13页
     ·研究的框架第13-14页
   ·研究的创新点和方法第14-15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4页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历史街区第15-16页
     ·保护与更新第16-17页
     ·类型学第17页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发展概况第17-22页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概况第17-19页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概况第19-22页
第2章 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第22-34页
   ·类型学的基础理论第22-24页
     ·类型学的概念第22页
     ·罗西的类型学观点第22-24页
   ·类型学的分类层次第24-25页
   ·类型学的设计方法第25-28页
     ·类型的选择与转换第25-27页
     ·空间层叠第27-28页
   ·基于类型学的创作实例分析第28-32页
     ·安格斯的 Neuss—Hammfeld 城市设计第28-30页
     ·北京菊儿胡同的保护与更新实践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信号山历史街区的类型学分析第34-50页
   ·在城市层面的类型学分析第34-35页
     ·作为城市的基本类型第34页
     ·体现城市的场所精神第34-35页
   ·在街区层面的类型学分析第35-41页
     ·形态特征第35-37页
     ·空间肌理第37-38页
     ·街道尺度第38-40页
     ·街道界面第40-41页
   ·在建筑层面的类型学分析第41-46页
     ·建筑风格第41-43页
     ·建筑年代第43-44页
     ·建筑结构第44-45页
     ·建筑层数第45-46页
   ·在建筑细部层面的类型学分析第46-48页
     ·红坡屋顶第46-47页
     ·老虎窗第47页
     ·山墙和山花第47-48页
     ·木构架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基于类型学的信号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第50-76页
   ·街区概况第50-53页
     ·街区历史沿革第50-52页
     ·街区土地使用第52-53页
   ·街区建筑评价第53-60页
     ·历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第54-57页
     ·信号山街区历史建筑评价第57-58页
     ·信号山街区建筑等级分类第58-60页
   ·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第60-61页
     ·风貌特色延续的原则第60页
     ·满足心理需求的原则第60页
     ·整体协调的原则第60-61页
     ·有机发展的原则第61页
   ·街区的整体控制策略第61-62页
     ·文化主导的保护更新思想第61-62页
     ·公共空间的街区再生策略第62页
   ·街区层面的类型总结和类型设计第62-68页
     ·街区层面上的类型特征第62-64页
     ·街区设计控制要素的类型划分第64-65页
     ·街区居住类型设计第65-68页
   ·街区的分层研究第68-75页
     ·现状保留建筑层第69-70页
     ·规划改善建筑层第70-71页
     ·规划更新建筑层第71-72页
     ·规划公共空间层第72-73页
     ·规划道路交通层第73-74页
     ·规划空间层叠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语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图书著作第78-79页
 期刊学术论文第79页
 学位论文第79-80页
 传媒与网络资源第80-82页
附录第82-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查德·帕多万比例理论在当代建筑形态创作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青岛世园会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