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海藻酸盐凝胶的制备及应用 | 第9-12页 |
| ·离子交联型海藻酸盐水凝胶 | 第10-11页 |
| ·共价交联型海藻酸盐水凝胶 | 第11-12页 |
| ·海藻酸盐改性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海藻酸盐复合水凝胶 | 第12-15页 |
| ·海藻酸盐-多糖类复合水凝胶 | 第12-13页 |
| ·海藻酸盐-蛋白质类复合水凝胶 | 第13-14页 |
| ·海藻酸盐-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水凝胶 | 第14-15页 |
| ·接枝改性海藻酸盐水凝胶 | 第15-16页 |
| ·烷烃类 | 第15页 |
| ·环糊精类 | 第15页 |
| ·烯烃类 | 第15-16页 |
| ·氨基酸类 | 第16页 |
| ·醇类 | 第16页 |
|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结构与性能 | 第16-17页 |
| ·聚乳酸合成及应用 | 第17-18页 |
|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星型聚乳酸/海藻酸钙复合凝胶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 | 第19-31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 ·试剂 | 第19-20页 |
| ·仪器 | 第20页 |
| ·多羟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OH)32 的合成 | 第20页 |
| ·星型聚合物(SPLA)的合成 | 第20-21页 |
| ·海藻酸钙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21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21-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 ·红外表征 | 第23-24页 |
| ·核磁表征 | 第24-25页 |
| ·微球溶胀性测定 | 第25-26页 |
| ·载药率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 ·星型聚乳酸含量不同的海藻酸钠微球释放曲线 | 第27-28页 |
| ·含不同分子量星型聚合物的海藻酸钠微球的释放曲线 | 第28页 |
| ·海藻酸钠微球在不同pH 条件下的释放曲线 | 第28-29页 |
| ·缓释微球药物释放机理初探 | 第29-30页 |
| ·微球表面的形貌观察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星型聚乳酸与海藻酸钠酯化接枝产物及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 ·药品 | 第31页 |
| ·仪器 | 第31-32页 |
| ·海藻酸钠酯化法接枝星型聚乳酸 | 第32-33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 ·接枝率 | 第33-34页 |
| ·红外分析 | 第34-35页 |
| ·TGA 分析 | 第35-36页 |
| ·DSC 分析 | 第36页 |
| ·XRD 分析 | 第36-37页 |
| ·荧光分析 | 第37-38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8-39页 |
| ·接触角(CA)的测定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接枝海藻酸钙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控制释放研究 | 第41-53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 ·药品 | 第41页 |
| ·仪器 | 第41-42页 |
| ·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 | 第42页 |
| ·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42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42-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溶胀率测定 | 第44-46页 |
| ·凝胶微球形貌观察 | 第46-47页 |
| ·载药率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 ·体外释放 | 第48-49页 |
| ·圆二色光谱 | 第49-50页 |
| ·释药机理初探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