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概述 | 第8页 |
| ·钠尿肽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 ·钠尿肽家族成员 | 第8-11页 |
| ·心房钠尿肽 | 第9页 |
| ·脑钠尿肽 | 第9页 |
| ·C-型钠尿肽 | 第9-10页 |
| ·D-型钠尿肽 | 第10页 |
| ·尿扩张素 | 第10-11页 |
| ·钠尿肽受体 | 第11-12页 |
| ·钠尿肽受体的结构 | 第11-12页 |
| ·钠尿肽受体信号传导 | 第12页 |
| ·钠尿肽代谢 | 第12-13页 |
| ·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新钠尿肽分子的设计和活性评价 | 第14-21页 |
| ·钠尿肽新分子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血管钠肽 | 第14-15页 |
| ·CD-NP | 第15-16页 |
| ·m ANP | 第16-17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 ·药品 | 第17-18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页 |
| ·测定ANP、BNP、CNP 和VNP 的利尿作用 | 第18页 |
| ·离体血管舒张活性测定 | 第18页 |
| ·统计分析 | 第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0页 |
| ·ANP、BNP、CNP 和VNP 的利尿活性 | 第18-19页 |
| ·ANP、CNP 及各嵌合体分子的离体血管舒张活性 | 第19-20页 |
| ·讨论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VNP 融合多肽的设计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8页 |
| ·材料 | 第21-22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 ·微生物培养基 | 第21页 |
| ·工具酶 | 第21-22页 |
| ·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引物 | 第22页 |
| ·vnp 基因的优化和合成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5页 |
| ·重组质粒pPIC9K-VNP 和pPICZαB-VNP 的构建 | 第22-25页 |
| ·质粒pMD18-T-VNP 的提取 | 第22-23页 |
| ·PCR 扩增his-vnp 基因片段 | 第23页 |
| ·PCR 产物纯化 | 第23-24页 |
| ·PCR 产物与质粒pPIC9K 和pPICZαB 的连接 | 第24页 |
| ·JM10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25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 ·融合基因his-vnp 的构建原理 | 第25-26页 |
| ·his-vnp 基因的PCR 扩增和重组质粒pPIC9K-VNP 的PCR 鉴定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VNP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与活性测定 | 第28-46页 |
| ·材料 | 第28-29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8页 |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 ·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3页 |
| ·线性化表达质粒的制备 | 第29-30页 |
| ·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页 |
| ·毕赤酵母GS115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0页 |
| ·重组子GS115/pPIC9K-VNP 的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0-31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31-32页 |
| ·重组子GS115/pPIC9K-VNP/pPICZαB-VNP 的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2-33页 |
| ·发酵液中融合蛋白His-VNP 的western blot 鉴定 | 第33页 |
| ·毕赤酵母工程菌对外源多肽的诱导表达 | 第33-34页 |
| ·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3-34页 |
| ·甲醇诱导浓度对融合多肽表达的影响 | 第34页 |
| ·诱导培养基浓缩体积对融合多肽表达的影响 | 第34页 |
| ·诱导培养基pH 对融合多肽表达的影响 | 第34页 |
| ·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VNP/pPICZαB-VNP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4-35页 |
| ·毕赤酵母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34页 |
| ·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 | 第34-35页 |
| ·脱盐柱进行脱盐处理 | 第35页 |
| ·融合多肽His-VNP 的肠激酶酶切 | 第35页 |
| ·钠尿肽分子细胞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 ·脂多糖诱导Raw264.7 细胞iNOS 和TNFαmRNA 水平的提高 | 第35页 |
| ·Raw264.7 细胞中总m RNA 的提取 | 第35-36页 |
| ·Raw264.7 细胞m RNA 的反转录反应 | 第36页 |
| ·荧光定量PCR | 第36-37页 |
| ·钠尿肽对Raw264.7 中iNOS 和TNFαmRNA 水平的抑制作用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 ·线性化表达质粒的制备 | 第37页 |
| ·毕赤酵母GS115 的电击转化及筛选 | 第37-38页 |
| ·His-VNP 融合多肽诱导表达及Western-blot 鉴定 | 第38-39页 |
| ·毕赤酵母工程菌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40页 |
| ·甲醇诱导浓度对融合多肽表达的影响 | 第40页 |
| ·诱导培养基浓缩体积对融合多肽表达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培养基pH 值对融合多肽表达的影响 | 第41页 |
| ·His-VNP 融合多肽的纯化 | 第41-43页 |
| ·表达产物的细胞活性测定 | 第43-46页 |
| ·LPS 诱导Raw264.7 细胞iNOS 和TNFαmRNA 水平的提高 | 第43页 |
| ·VNP 对Raw264.7 iNOS 和TNFαmRNA 水平的抑制作用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第46-47页 |
|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