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船舶配套企业概述 | 第18-22页 |
·船舶配套企业 | 第18-19页 |
·船舶配套企业的定义及产业地位 | 第18-19页 |
·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19页 |
·船舶配套产品 | 第19-20页 |
·船舶配套产品的概念 | 第19-20页 |
·船舶配套产品的分类 | 第20页 |
·船舶配套企业的经营模式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法律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的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改革开放初期至 80 年代 | 第22-23页 |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 第23页 |
·新世纪以来的快速上升时期 | 第23-24页 |
·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企业规模情况 | 第24-25页 |
·产品进出口情况 | 第25页 |
·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情况 | 第25-26页 |
·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及存在问题 | 第26-31页 |
·船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 第27页 |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办法 | 第27-28页 |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第28-29页 |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国外主要造船国家船舶配套企业法律制度借鉴 | 第32-44页 |
·日本船舶配套企业法律制度 | 第32-34页 |
·日本船舶配套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2-33页 |
·主要扶植政策和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韩国船舶配套企业法律制度 | 第34-37页 |
·韩国船舶配套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5-36页 |
·主要扶持政策和法律制度 | 第36-37页 |
·欧洲船舶配套企业法律制度 | 第37-40页 |
·欧洲船舶配套企业发展特点 | 第37-39页 |
·主要扶持政策和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各国船舶配套企业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3页 |
·信贷、税收、补贴等保护主义 | 第40-41页 |
·提供企业重组法律环境 | 第41-42页 |
·加强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 第42页 |
·依据发展阶段制定相应法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国际海事新规则对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的影响 | 第44-54页 |
·国际海事新规则相关内容概述 | 第44-48页 |
·《SOLAS 公约》 | 第45页 |
·Nox/Sox 新排放标准 | 第45-46页 |
·新能效设计指数(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EEDI) | 第46-47页 |
·《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 | 第47-48页 |
·海事新规则影响船配企业竞争格局 | 第48-51页 |
·推动绿色造船技术的发展 | 第49-50页 |
·触发配套市场需求的变化 | 第50页 |
·加速配套企业技术变革 | 第50-51页 |
·应对之策 | 第51-53页 |
·加大产品节能减排研发力度 | 第52页 |
·根据 PSC 新法令建立全球服务网络 | 第52-53页 |
·尽早出台与新规则相适应的实施细则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4-65页 |
·相关立法完善 | 第54-60页 |
·对船舶配套企业出口信贷的立法建议 | 第54-56页 |
·对船舶配套企业重组的立法建议 | 第56-57页 |
·对配套产品反倾销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57-59页 |
·制定船舶产业政策法的立法建议 | 第59-60页 |
·其他相关制度完善 | 第60-64页 |
·市场准入制度 | 第60-61页 |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61-62页 |
·技术创新投入制度 | 第62-63页 |
·重点船用设备检验制度 | 第63页 |
·其他综合制度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