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企业集团与整体上市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整体上市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规模效应理论 | 第15页 |
·企业边界理论 | 第15-16页 |
·公司控制权理论 | 第16页 |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6-18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整体上市的动因研究 | 第18-21页 |
·整体上市的模式研究 | 第21-23页 |
·整体上市存在的缺陷研究 | 第23-25页 |
·整体上市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25-26页 |
·文献评论 | 第26-27页 |
3 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概况 | 第27-36页 |
·整体上市关联方简介 | 第28-31页 |
·上市公司徐工科技的基本情况 | 第28页 |
·控股股东徐工机械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实际控制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整体上市前后关联方组织结构 | 第30-31页 |
·整体上市的动因 | 第31-33页 |
·整体上市的过程 | 第33-34页 |
·整体上市方案 | 第34-36页 |
·整体上市的模式 | 第34-35页 |
·标的资产 | 第35-36页 |
4 徐工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评价 | 第36-49页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36-37页 |
·徐工集团整体上市前后股价的变化 | 第37-40页 |
·整体上市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 | 第37-38页 |
·整体上市前后股价的变化趋势 | 第38-40页 |
·财务绩效的综合财务指标分析 | 第40-49页 |
·财务指标的确定 | 第40-41页 |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4-46页 |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6-47页 |
·综合杜邦分析 | 第47-49页 |
5 徐工集团整体上市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49-58页 |
·规模优势的形成 | 第49-51页 |
·上市公司与企业集团间关联交易的减少 | 第51-53页 |
·避免潜在的同业竞争 | 第53-55页 |
·提高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 | 第55-56页 |
·协同效应的形成 | 第56-57页 |
·整体上市的管理协同分析 | 第56页 |
·整体上市的经营协同分析 | 第56-57页 |
·整体上市的财务协同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案例研究结果 | 第58-63页 |
·案例研究的启示及建议 | 第58-61页 |
·全文的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