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2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污染减排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关于污染减排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关于污染减排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清洁生产 | 第16-17页 |
·环境容量的研究 | 第17-23页 |
·波士顿经验曲线 | 第23页 |
·物质代谢分析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榆林市污染减排现状及其“十二五”目标总量控制 | 第26-40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6-27页 |
·社会环境概况 | 第27-29页 |
·环境质量概况 | 第29-33页 |
·空气环境 | 第29页 |
·水环境 | 第29-31页 |
·声环境 | 第31-32页 |
·生态环境 | 第32-33页 |
·污染减排现状及规划目标 | 第33-39页 |
·污染减排现状 | 第33页 |
·“十二五”污染减排控制目标 | 第33-34页 |
·榆林市“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情景分析 | 第34-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3 榆林“十二五”污染减排容量总量控制研究 | 第40-48页 |
·环境容量研究意义与目标 | 第40页 |
·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 第40-43页 |
·水域范围、控制断面以及排污控制城镇的确定 | 第40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 第40-43页 |
·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 | 第43-46页 |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4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代谢和清洁生产分析 | 第48-66页 |
·研究分析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代谢分析 | 第49-57页 |
·煤炭采选行业的代谢分析 | 第49-50页 |
·焦化行业的代谢分析 | 第50-51页 |
·发电(燃煤发电)行业的代谢分析 | 第51-52页 |
·钢铁行业的代谢分析 | 第52-53页 |
·电石行业的代谢分析 | 第53-57页 |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主要支柱产业清洁生产现状的分析 | 第57-61页 |
·煤炭采选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 | 第57-58页 |
·焦化(兰炭)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 | 第58-59页 |
·电力(燃煤电厂)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 | 第59-60页 |
·钢铁(硅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 | 第60-61页 |
·电石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 | 第61页 |
·基于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主要支柱产业清洁生产水平潜力的分析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5 榆林市“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 | 第66-76页 |
·基于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对策 | 第66-67页 |
·COD 和 NH3-N的减排对策 | 第66页 |
·SO_2的减排对策 | 第66页 |
·NO_x的减排对策 | 第66-67页 |
·容量总量控制的减排对策 | 第67-70页 |
·水污染物容量总量的减排对策 | 第67-68页 |
·大气污染物容量总量的减排对策 | 第68-70页 |
·行业企业的减排对策 | 第70-76页 |
·依靠科技支撑体系完成污染减排 | 第70-72页 |
·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来完成污染减排 | 第72-76页 |
6 结论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建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