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桥梁损伤识别发展概况 | 第11-21页 |
| ·基于固有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 | 第12-16页 |
| ·基于振型变化的损伤识别 | 第16-17页 |
| ·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 | 第17-18页 |
| ·基于曲率模态法的损伤识别 | 第18-19页 |
| ·基于应变模态的损伤识别 | 第19-2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 ·本课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基于频率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损伤监测的实验准备及理论 | 第23-43页 |
| ·实验仪器的准备 | 第23-30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3页 |
| ·激励方法的选择 | 第23页 |
| ·原点导纳位置的选择以及重叠振型的提取 | 第23-24页 |
| ·如何定阶 | 第24页 |
| ·拟合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 ·PloyLSCF方法的原理 | 第25-30页 |
| ·实验方案 | 第30-36页 |
| ·测点的选取及传感器的布置 | 第30-32页 |
| ·仪器的连接 | 第32-33页 |
| ·示波 | 第33页 |
| ·参数设置 | 第33页 |
| ·加载方案 | 第33-35页 |
| ·信号采集 | 第35-36页 |
| ·实验梁的设计及制作 | 第36-37页 |
| ·力的传感器的标定 | 第37-39页 |
| ·混凝土参数的测定 | 第39-40页 |
| ·实验的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43-61页 |
| ·L-1 的探索性实验 | 第43-45页 |
| ·实验方案的改进 | 第45-48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8-52页 |
| ·对比配筋率变化在损伤中对频率的影响 | 第52-56页 |
| ·同一根梁对比不同支座对其产生的影响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构损伤与固有频率变化的关系 | 第61-70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 ·结构未损伤时的固有频率的模态分析 | 第62-64页 |
| ·软件模拟结构损伤的方法(应力刚化) | 第64-65页 |
| ·不同损伤程度下结构固有频率的变化 | 第65-68页 |
| ·软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及拟合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