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曲集《意象集》中的调性思维特点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一、德彪西的生平与创作 | 第6-7页 |
二、关于德彪西作品中有关调性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关于研究对象的价值与目的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一章 调性的呈现方式 | 第10-37页 |
第一节 旋律调性 | 第10-18页 |
第二节 和声调性 | 第18-27页 |
第三节 持续音调性 | 第27-31页 |
第四节 音高调性 | 第31-32页 |
第五节 模糊的调性 | 第32-37页 |
第二章调性的相互关系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各曲调性布局 | 第37-43页 |
第二节 调性的组织方式 | 第43-48页 |
第三章 调性处理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48-58页 |
第一节 《水中倒影》中调性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拉莫礼赞》中调性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49-51页 |
第三节 《运动》中调性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51-53页 |
第四节 《叶丛中传来的钟声》中调性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53-54页 |
第五节 《落在寺院上的月亮》中调性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54-55页 |
第六节 《金鱼》中调性手法的表现意义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